离心泵名词术语 GB/T7021-2019
离心泵名词术语 GB/T7021-2019
前言
GB/T 7021-2019
1 范围
2 分类






2.4 按壳体剖分型式分
2.5 按级数分





2.7 按支撑形式分



2.8 按驱动方式分
2.9 按特殊结构分

2.10 按轴向力平衡方式分
2.11 按工作用途分
3 性能、设计
3.1 工况点 operating point
性能曲线上表示泵实际运行状况的点,是扬程曲线和阻力曲线的交点。
3.2 规定点 specified point
性能曲线上规定流量和规定扬程所确定的点。
3.3 最高效率点 maximum efficiency point
泵性能曲线上效率最高的点。
3.4 扬程 pump total head
H
出口总水头和入口总水头的代数差。
注:扬程的单位为米(m)。
3.5 关死扬程 shut off head
H0
泵流量为零时的总水头。
注:关死扬程的单位为米(m)。
3.6 规定扬程 specified pump head
Hsp
对应于合同单上规定流量的总水头。
注:规定扬程的单位为米(m)。
3.7 静扬程 total static head
总静压头
Ha
泵装置上吐出液面和吸入液面之间总水头之差。
注1:等于几何高度加上吐出液面和吸入液面之间的压力水头之差。
注2:静扬程的单位为米(m)。
3.8 理论扬程 theoretical pump head
HT
叶轮给予单位质量液体的能量,通常指未考虑泵内损失时的理论值。
注:理论扬程的单位为米(m)。
3.9 出口总水头 outlet total head
H2
换算到基准面上的泵出口截面处的总能量。
注:出口总水头的单位为米(m)。
3.10 入口总水头 inlet total head
H1
换算到基准面上的泵吸入口截面处的总能量。
注:入口总水头的单位为米(m)。
3.11 排出压力 discharge pressure
pd
泵出口轴线与出口截面交点处的流体静压力(绝对压力)的积分平均值。
注:排出压力的单位为兆帕(MPa)。
3.12 吸入压力 suction pressure
ps
泵入口轴线与入口截面交点处的流体静压力(绝对压力)的积分平均值。
注:吸入压力的单位为兆帕(MPa)。
3.13 排出压头 discharge head
换算到泵基准面上的排出口压力水头。
注:排出压头的单位为米(m)。
3.14 吸入压头 suction head
换算到泵基准面上的吸入口压力水头。
注:吸入压头的单位为米(m)。
3.15 几何高度 geometric height
吸入液面和吐出液面之间的高度差。
注:几何高度的单位为米(m)。
3.16 泵基准面 reference plane
计算排出、吸入水头时确定位置水头基准的水平面。是通过叶轮叶片进口边的外端所描绘的圆的中心的水平面(参见图16)。
注:对于多级泵以第一级叶轮为基准;对于立式双吸泵以上部叶片为基准。
3.17 汽蚀余量 net positive suctionhead;NPSH
相对NPSH基准面的入口绝对总水头与汽化压力水头的差。用式(1)表示:
式中:
NPSH——汽蚀余量,单位为米(m);
H1——泵入口总水头,单位为米(m);
zD——NPSH基准面的高度,单位为米(m);
pamb——大气压力,单位为帕斯卡(Pa);
pv——泵输送液体的汽化压力,单位为帕斯卡(Pa);
ρ1——泵入口处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
3.18 有效汽蚀余量 available NPSH;NPSHA
由装置条件确定的、规定流量下可获得的(可利用的)NPSH。
注:有效汽蚀余量的单位为米(m)。
3.19 必需汽蚀余量 required NPSH;NPSHR
在规定的流量、转速和输送液体的条件下,泵达到规定性能的最小汽蚀余量(出现可见汽蚀、汽蚀引起的噪声和振动的增大、扬程或效率开始下降、给定降幅的扬程或效率、汽蚀侵蚀限度)。
注1:其值由制造厂家/供方给出。
注2:必需汽蚀余量的单位为米(m)。
3.20 NPSH3
泵第一级扬程下降3%时的汽蚀余量,作为标准基准用于表示性能曲线。
注:NPSH3的单位为米(m)。
3.21 临界吸上真空高度 critical suction vacuum
最大吸上真空度
Hsc
泵入口液体压力小于大气压力的极限值。
注:临界吸上真空高度的单位为米(m)。
3.22 允许吸上真空高度 allowable suction vacuum
Hsa
对于不同类型的泵和不同的使用条件,考虑一定安全裕量的吸上真空高度。
注:允许吸上真空高度的单位为米(m)。
3.23 比转数 specific speed
ns
以泵在最佳效率点的转速、叶轮入口的流量(单吸泵取总流量、双吸泵取二分之一流量)和最大叶轮直径时单级扬程表示的特征量。用式(2)表示:
式中:
ns——比转数;
n——泵转速,单位为转每分(r/min);
Q——流量(双吸泵取1/2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³/s);
H——扬程(多级泵取单级扬程),单位为米(m)。
3.24 汽蚀比转数 suction specific speed
c
以泵在最佳效率点的转速、叶轮入口的流量(单吸泵取总流量、双吸泵取二分之一流量)和首级叶轮直径最大时最佳效率点的NPSH3表示的泵汽蚀性能的特征量。用式(3)表示:
n——泵转速,单位为转每分(r/min);
Q——流量(双吸泵取1/2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³/s);
NPSHR——必需汽蚀余量,单位为米(m)。
k
按最佳效率点计算的无因次的量,用式(4)表示:

n——泵转速,单位为转每分(r/min);
Q——流量(双吸泵取1/2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³/s);
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²);
H——扬程(多级泵取单级扬程),单位为米(m)。
Q
每单位时间内泵出口截面排出液体的体积。
Qr
保证点的流量。
n
每单位时间内轴、联轴器或叶轮的转数。
注:转速的单位为转每分(r/min)。
有效功率
泵传递给输出液体的功率,用式(5)表示:

Q——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³/s);
H——扬程,单位为米(m);
γ——重度,单位为牛每立方米(N/m³)。
轴功率
驱动机传递给泵的功率。
Pgr
泵驱动机吸收的功率。
泵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的百分数。用式(6)表示:

Ph——泵输出功率,单位为千瓦(kW);
P2——泵输入功率,单位为千瓦(kW)。
Pm
轴承、轴封等机械摩擦阻力及叶轮盖板外侧与液体摩擦阻力所消耗的功率。
泵输入功率和机械损失之差与输入功率之比的百分数。用式(7)表示:

P2——泵输入功率,单位为千瓦(kW);
Pm——机械损失,单位为千瓦(kW)。
泵的扬程与理论扬程之比的百分数。
泵的输出功率与驱动机输入功率之比的百分数。用式(8)表示:

Ph——泵输出功率,单位为千瓦(kW);
Pgr——驱动机输入功率,单位为千瓦(kW)。
ηmax;ηopt;ηBEP
在给定工作条件下,泵效率达到的最大值。
ηG
制造单位保证能达到的泵效率。
泵在一定转速下,扬程、轴功率、效率等与流量之间的关系。
由泵种类和形状所决定的,与泵大小无关,表示泵性能上的特点、特征等。
用图表示泵性能的曲线。
注:此图称为性能曲线图。
用图表示泵特性的曲线。
泵性能的保证值与试验结果之差的允许范围。
包括泵正转、反转、正流、倒流全部特征。一般泵特征是正转正流,反转倒流为水轮机工况,正转倒流称为制动工况,反转正流称为反转泵工况。
n
切断原动机出力后,泵反转倒流情况下的最大转速。
性能曲线中表示流量与扬程的关系曲线。
性能曲线中表示流量与效率的关系曲线。
性能曲线中表示流量与轴功率的关系曲线。
在给定转速和液体的工作条件下,必需汽蚀余量与流量的关系曲线。
改变泵的转速、叶轮外径或叶片安放角所得到的数条扬程曲线上连接效率相同的点的曲线。
静扬程加上管路损失与流量的关系曲线。
由制造厂所规定的泵允许使用的流量区间。
泵工作范围内的流量上限值。
泵工作范围内的流量下限值。
c
相对于静止坐标系的液流速度。
ω
相对于旋转叶轮的液流速度。
u
旋转叶轮圆周方向的速度。
cm;ωm
液流子午面(含有轴心线的截面)上的速度。
注:轴面速度的单位为米每秒(m/s)。
由绝对速度、相对速度及圆周速度三个向量组成的三角形(参见图17)。

φ
泵特性中表示流量的无因次数。用式(9)表示:

cm2——液体受叶片排挤后的出口轴面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u2——叶轮出口平均直径处的圆周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ψ
泵特性中表示扬程的无因次数。用式(10)表示:

cu2——液体受叶片排挤后的出口圆周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u2——叶轮出口平均直径处的圆周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H——扬程,单位为米(m);
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²)。
ku
叶轮出口圆周速度和扬程之间的比例常数。用式(11)表示:

u2——叶轮出口平均直径处的圆周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²);
H——扬程,单位为米(m)。

P2——泵输入功率,单位为千瓦(kW);
γ——重度,单位为牛每立方米(N/m³);
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²);
A2——叶轮出口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u2——叶轮出口平均直径处的圆周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σ
必需汽蚀余量或有效汽蚀余量与扬程的比值。
Fa
Fr
由于泵运转工况不同,涡壳内压力分布不均匀,因而产生的作用在泵轴上的垂直于泵轴的力。
4 运转、试验
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电气设备或机械装置,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来控制和运行设备。
由人力直接或间接地操作设备运转。
按自动操作的运转方式。
靠一次手动操作,使包括泵在内的数台设备组成的机组按顺序完成自动操作。
包括泵在内的数台设备分别独立地按手动操作的运转。
在机械设备旁边控制设备的手动操作。
距设备一定距离的地方进行的手动操作。
由控制装置自动地使运转的有关参数(流量、压力、水位和轴功率等)保持一定的值。
两台以上的泵向同一管路输液的运转。
4.10 串联运转 series operation
两台或以上的泵的运转,前一台泵的出口与后一台泵的入口连接在同一系统中,允许同时运行以得到更高出口压力。
关闭泵出口闸阀使流量为零的运转。
启动前向泵内和吸入管内注水。
在轴封部注水,以防止大气进入泵内。
对于高温用泵,启动前对泵和管路的预热。
对低温用泵,启动前对泵和管路的预冷。
包括运转试验、性能试验、汽蚀试验以及必要时进行的噪声和振动试验。
泵出厂前检查泵工作范围内的扬程、流量和轴功率的试验。
检查泵轴承温升、泄漏、振动和噪声等运转状态的试验。
确定泵扬程、流量、转速、轴功率及效率相互关系的试验。
对承压零部件施加水压到规定压力,确认有无渗漏的试验。
以相似模型推算实物泵性能的试验。
为了确定泵的临界汽蚀余量与流量之间的关系或验证泵的临界汽蚀余量是否小于或等于规定的必需汽蚀余量的试验。
确定包括泵在内的管路系统的水击作用和系统装置性能的试验。
pe
压力计指示的压力。
5 零件及部件

叶轮外圆侧形成两个对称于轴心的蜗形体或者在单一蜗形体中设置隔板而形成双蜗壳体。
叶轮外圆侧具有导叶片的壳体。
注:如此壳体由多种零件组成时,则指它们的总称。
吸入段
注:如此壳体由多种零件组成时,则指它们的总称。
中段
具有压出口的泵的弯管部分。
立式泵中从下部扬水部分开始到吐出口输导液体的垂直管。也有时和悬吊管通用合一。
立式泵中悬吊下部扬水部分(工作部分)的管子。
带有弯管的吸入壳。
具有喇叭口形状的吸入壳或吸入盖。
筒式、地坑筒式及双壳泵中内层壳的总称。
筒式、地坑筒式及双壳泵中外层壳的总称。
安装在泵体上并形成壳体一部分的壳盖。
具有吸入口或通往吸入口的壳盖。
安装在平衡室(平衡轴向力装置)上的盖。
冷却室或保温室上安装的盖。
支撑机械密封固定环的盖。
轴封部外侧压紧填料防止水外泄的盖。
把能量传给液体的具有叶片的旋转体。
离心泵或混流泵中具有前、后盖板的叶轮。
离心泵或混流泵中,前、后盖板不全的叶轮。其中只有后盖板的叶轮称半开式叶轮;前、后盖板都没有的或只有很短的后盖板的称为全开式叶轮。
用于输送含有固体物、纤维状物等具有流道形状不易堵塞的叶轮。
口环
装于轴头,用以固定叶轮的异形螺母。
叶轮固定在泵轴上的部分。
为了提高泵的吸入性能,在叶轮前面同轴安装的轴流式叶轮。
支撑并将动力传给叶轮的轴。
立式泵中最上部的轴。
立式泵中最下部的轴。
立式泵中位于上、下轴之间的轴。
泵体内联接两个轴的联轴器总称。
注:有套筒式、螺纹式、法兰式等。
装在轴上的圆筒形零件。
装在轴上填料部位的轴套。
对应于水轴承部位的轴套。
多级泵中各叶轮之间的轴套。
轴上固定轴套的螺母。
为降低轴封部的压力所使用的轴套。
在液体平衡轴向力部件中对应于平衡衬套处安装的轴套。
为平衡多级泵的轴向推力所采用的盘形平衡装置。
为平衡多级泵的轴向推力所采用的筒状平衡装置。
用于调整轴上零件相互轴向位置的套环。
轴上用来固定叶轮等所用的挡环。
为防止介质沿轴向流出或异物进入轴承内部而装在轴上的挡圈。
防止水中砂、土及异物进入轴承而装在轴上的挡圈。
将填料缠绕在轴上,借助填料函外端部的压盖,通过螺栓把填料压紧,从而产生压力,达到密封液体的一种装置。
放入填料函中的密封物。
由垂直于主轴的两个面间的接触压力达到回转密封作用的一种装置。
轴封部把既不固定在轴上也不固定在壳体上的套环与固定在壳体上的套环相互交错并形成极狭小的通路来限制泄漏达到密封的一种装置。
由于副叶轮的作用,在同轴旋转时使流向叶轮后面的液体压力升高,重新压回到叶轮出口处,保证轴封处的液体不泄漏的一种装置。
使液体按规定方向流动并使它的部分速度能量转换成压力能量的具有叶片的零件。
装在多级泵的壳体上用来分开压力不同的两空腔部分所用的间隔板。
泵体中对应于开式叶轮叶片或背导叶的部位设置的内衬。
壳体内对应于叶轮密封环部位装入的衬环。
装填料或机械密封构成轴衬的部位或部件。
填料函中以封液、减压、润滑、冷却为目的的放入的各种环的总称。
主要起水封作用的填料环。
装在内侧密封与叶轮之间,在轴套(或轴)周围形成微小节流间隙的装置。
对应于挡套或叶轮轮毂外圆表面装在泵体上的衬套。
装在泵体上与平衡套外圆相对应的衬套。
装在泵体上与平衡套外圆相对应的衬套。
与平衡盘的光滑端面相对应装在泵体上的圆板。
与平衡鼓光滑外圆相对应装在泵体上的衬环。
注入水封液体用的管子。
主要是为了平衡轴向力,降低平衡室内压力,将平衡室的低压部分连接起来所用的管子。
节段式多级泵中把吸入段、中段、吐出段缔结在一起用的双头螺柱。
直接受输送介质包围的轴承。
5.6.18 水轴承体 bearing spider
立式泵中支撑轴承的零件。
支撑轴承的零件。
悬架
5.7.1 蜗室 volute
叶轮外圆与漩涡状泵壳体间的空间(参见图18)。
蜗形体中蜗室起点与扩散部起点所形成的部位(参见图18)。
隔舌处的吐出断面,即蜗形体中锥管状吐出部分的入口(参见图18)。
泵吸入液体的入口。
泵排出液体的出口。
使液体按规定方向流动设置的叶片或作为扩散器设置的叶片。
形成叶轮流道吸入侧方的盖板。
形成叶轮流道的后侧壁与轮毂连在一起的盖板。
叶轮内均匀分布的数枚板片状物。
后盖板外侧所设置的辅助叶片。
叶轮后盖板上为平衡轴向力开设的孔。
支撑和固定设备的台座总称。
两个以上设备安装在一起的底座。
单个设备安装的底座。
泵与驱动部分分开的场合,用于连接它们的轴。
连接泵轴和驱动轴的连接件总称。
5.8.6 联轴器罩 coupling guard
联轴器周围设置的安全罩。
6 水力
ρ
规定温度下每单位体积的质量。
μ
液体层间相互滑动的剪应力与剪切速度变化率的比值。用式(13)表示:

du/dy——剪切速度变化率,单位为每秒(1/s)。
υ
动力黏度与输送液体密度的比值。用式(14)表示:

μ——动力黏度,单位为帕秒(Pa·s);
ρ——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P
流体中某一点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垂直作用力。
注1:除非另有规定,所有压力均是表压。
p
一般与液流平行的面上作用的液体压力。
q
表示液体的动能的压力。用式(15)表示:

γ——重度,单位为牛每立方米(N/m³);
υ——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
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²)。
pt
流体具有的静压和动压之和。
每单位质量液体的能量。
每单位质量的液体的能量除以重力加速度。
液体的静压以液柱高度表示的值。
注:压力水头的单位为米(m)。
液体具有的位置能量以水头表示的值。
液体具有的动能以水头表示的值。
注:速度水头的单位为米(m)。
任一截面处的总能量。
液体由于摩擦、涡流等失去的能量以水头表示的值。
攻角
注:冲角的单位为度(°)或弧度(rad)。
冲角过大时,液流在翼面或叶片表面上产生显著分离的现象。
流动着的流体由于局部压力的降低产生汽泡的现象。泵发生汽蚀,在汽蚀部位会引起机件的侵蚀,进一步发展则将造成扬程下降,产生振动噪声等。
管路系统(包括泵)由于小流量,液流在泵内脱液而形成的自振。
水击
接近物体表面的液流不是沿着物体表面流动而产生逆流或死区的现象。
汉语拼音索引
英文对应词索引
balancing seat …………5.6.12
belt driven type…………2.8.4
casing wear ring…………5.6.4
discharge pressure…………3.11
impeller hub…………5.3.7
NPSHA…………3.18
potential head…………6.11
pull-out type…………2.9.5
pump power input …………3.30
pump power output…………3.29
specific energy…………6.8
stage casing…………5.1.7
sub-impeller seal…………5.5.5
suction cover…………5.2.2
tolerance…………3.44
wet pit type…………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