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屋面及水用雨水斗通用技术条件 CJ/T245-2021
建筑屋面及水用雨水斗通用技术条件 CJ/T245-2021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建筑屋面排水用雨水斗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building roof drains
CJ/T 245-2021
2021-12-23发布
2022-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是对CJ/T245-2007《虹吸雨水斗》的修订。
本文件与CJT245-200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变更了名称:由《虹吸雨水斗》变更为《建筑屋面排水用雨水斗通用技术条件》;
——增加了术语:87型雨水斗、重力流雨水斗、侧入式雨水斗、承雨斗、导流罩、格栅斗帽雨水斗、平算式雨水斗等;
——增加了雨水斗的类型,如87型雨水斗、重力流雨水斗、承雨斗、侧入式雨水斗、格栅斗帽雨水斗、平算式雨水斗等;
——增加了雨水斗依据水力特性分类的判定方法;增加了87型雨水斗、重力流雨水斗、承雨斗、侧入式雨水斗及其他雨水斗的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增加了雨水斗规格内容;
——修改了螺距监测仪器;
——扩充了雨水斗测试中的水箱形状;
——删除了出水短管条款中的标准号等。
本文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给水排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北京泰宁科创雨水利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泫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三环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天津市凯诺实业有限公司、江苏劲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兴华铸管有限公司、吉博力(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上海白蝶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碑店市联通铸造有限责任公司、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共同管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捷流技术工程(广州)有限公司、金塑企业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浙江正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余姚市捷通塑料管件厂。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世明、潘晓军、吴克建、马金、高俊斌、任少龙、吴俊奇、王文海、王梦晓、李统一、胡万成、吴崇民、周可新、王春阳、柴冈、刘玉林、陆亦飞、文长宏、梁伟健、吴忠棉、王国林、宋海波。
本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CJ/T245-2007。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筑屋面排水用雨水斗的分类与标记,一般要求,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本文件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雨水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73 铸造铝合金
GB/T1176 铸造铜及铜合金
GB/T2100 通用耐蚀钢铸件
GB/T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3091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GB/T3098.1 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3098.6-2014 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3280 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3420 灰口铸铁管件
GB/T4237 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
GB/T9438 铝合金铸件
GB/T9439-2010 灰铸铁件
GB/T11352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GB/T12771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
GB/T12772 排水用柔性接口铸铁管、管件及附件
GB/T13452.2-2008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GB/T13819 铜及铜合金铸件
GB/T13912一2002 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14976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GB/T20878 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
GB/T21873 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
CJ/T177 建筑排水用卡箍式铸铁管及管件
CJ/T250 建筑排水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材及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虹吸式雨水斗 siphonic roof drain
具有阻气和防涡流功能,当斗前水深稳定达到设计水深及以上时,水流在系统内形成虹吸满管压力流的雨水斗。
3.2 带集水斗虹吸式雨水斗 siphonic roof drain with sink
斗体部件为集水斗,防涡流装置设在集水斗中的虹吸雨水斗。
3.3 无集水斗虹吸式雨水斗 siphonic roof drain without sink
斗体部件为集水盘,防涡流装置设在集水盘上的虹吸雨水斗。
3.4 87型雨水斗 87 roof drain
具有阻气和整流功能,在斗前水深变化范围内,系统的排水流态不固定,在重力(无压)流、半有压和有压流范围内变化的雨水斗。
3.5 重力流雨水斗 gravity(non-pressure flow)roof drain
当斗前水深低于设计溢流水位时,始终保持进气功能,使排水系统的流态保持在重力(无压)流的雨水斗。
3.6 侧入式雨水斗 scupper drain
安装于侧墙(壁)的屋面雨水斗,与承雨斗或溢流进气口等配套使用。
3.7 承雨斗 hopper
承接屋面侧入式雨水斗排水或檐口天沟排水,具有在排水过程中持续进气和自行溢水散流功能的雨水斗。
3.8 溢流进气口 overflow and vent fitting
连接屋面侧入式雨水斗和外墙雨落管,具有在排水过程中持续进气和自行溢水功能的管配件。
3.9 平算式雨水斗 floor drain
由水平算子和斗体构成的雨水斗。
3.10 格栅斗帽雨水斗 siphonic roof drain without air baffle
带集水斗的虹吸雨水斗去掉防涡流装置构成的雨水斗。
3.11 格栅罩 dome grating
雨水斗中用来拦截树叶等固体杂物,且兼有整流作用的部件。
3.12 防涡流装置 anti-vortex device
用于疏导水流、消减漩涡和减少空气进入虹吸雨水斗的部件。
3.13 导流罩 air baffle device
由导流板和阻气隔板组成,用于整流、阻隔空气进入、拦截固体杂物的87型雨水斗部件。
3.14 斗体 body of drains
雨水斗的主体部件,带有防水翼环或法兰盘的圆形集水斗或集水盘,下部装有出水短管。
3.15 连接压板 connecting clamp
将雨水斗主体和屋面防水层或屋面板进行结合以防渗漏的雨水斗配件。
3.16 出水短管 outlet
雨水斗与雨水排水系统对接的短管。
3.17 斗前水深 head of water
高出雨水斗安装处屋面或天沟沟底的水深。
3.18 满管流 full-bore flow
水流充满管道,水中含气量不大于5%。
3.19 进气短管 air inlet pipe
从重力雨水斗体接出,具有进气功能、使出水短管不形成满流的上伸短管。
4 分类与标记
4.1 分类雨水斗按功能、构造、用途、材料等进行分类,见表1。
表1 雨水斗分类

4.2 规格
雨水斗的规格按出水短管公称尺寸(mm)表示。
4.3 标记
雨水斗的型号标记按照以下方式命名:

不锈钢斗体、出水短管公称尺寸50mm、用连接压板与屋面密封的带集水斗虹吸式雨水斗,型号标记表示为HGB50A—Ⅰ。
5 一般要求
5.1 材料5.2 构造
5.1 材料
5.1.1 斗体应采用耐腐蚀金属材质或经过防腐处理的金属材质,且宜采用铸铁、不锈钢、铝合金、铜合金、碳钢等金属材料,并应符合GB/T9439、GBT2100、GB/T3280、GB/T4237、GB/T1173、GB/T9438、GB/T1176、GB/T13819、GB/T11352的规定。
5.1.2 雨水斗及承雨斗采用铸铁时,各铸件材质应不低于GB/T9439-2010标准所规定的HT150灰口铸铁。
5.1.3 连接压板、防水翼环、防涡流装置、格栅罩、导流罩、格栅斗帽、格栅宜采用与斗体相同的材质。
5.1.4 出水短管应采用钢管、铸铁管、不锈钢管、高密度聚乙烯管等,且应符合对应的管道材质标准GB/T3091、GB/T3420、GB/T12771、GB/T12772、CJ/T250、GB/T14976的规定。
5.1.5 雨水斗部件采用的螺栓、螺柱宜选用不锈钢材质,且应符合GB/T3098.1的规定。
5.1.6 雨水斗紧固螺杆、螺母及连接螺钉材质应为GB/T20878所规定的奥氏体不锈钢06Cr19Ni10(代号S30408)或06CrT17Ni12Mo2(代号S31608),性能应符合GB/T3098.6-2014的规定,等级应不低于A2-70。
5.1.7 橡胶密封件应符合GB/T21873的规定,宜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材质。
5.1.8 各部件材料应能承受安装和运行时发生的应力。
5.2 构造
5.2.1 雨水斗的基本构成,见附录A,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1 虹吸式雨水斗由斗体、出水短管、连接压板(防水翼环)、防涡流装置及格栅罩(格栅罩可根据需求设置)等组成。
5.2.1.2 87型雨水斗由斗体、导流板及隔气盖板(统称导流罩)、出水短管、压板等组成。
5.2.1.3 重力流雨水斗由斗体、格栅斗帽、出水短管、压盘及防止形成满流的构造(如强制进气的短管、控制流量的构造等)等组成。
5.2.1.4 其他雨水斗的基本构成如下:
a)承雨斗由斗体、出水短管组成;
b)侧入式雨水斗由侧向斗体、格栅、出水短管或承插接口组成;
c)格栅斗帽雨水斗由斗体、格栅斗帽、出水短管或承插接口等构成;
d)平算式雨水斗由斗体、平面格栅、出水短管或承插接口等构成。
5.2.2 雨水斗的各个部件除斗体和防水翼环外,应便于拆卸。
5.2.3 侧入式雨水斗所有部件应满足侧向安装要求,其余雨水斗所有部件均应满足水平安装的要求。
5.2.4 雨水斗应配有防止安装时杂物进入管道的封堵件,并应能在屋面工程竣工后拆除。
5.2.5 法兰压板的螺柱孔位置及尺寸应符合互换性要求。
6 要求
6.1 外观6.2 尺寸
6.3 承载能力
6.4 耐气候性
6.5 密封性
6.6 水力特性
6.1 外观
6.1.1 雨水斗(含承雨斗)内外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允许有气泡、裂纹、砂眼、夹渣、毛刺和明显的痕纹、凹陷,并应完整无缺,浇口及溢边应平整。
6.1.2 雨水斗连接压盘及与防水密封材料接触面应平整、光滑、不变形,不允许有尖角凸起。
6.1.3 铸铁和碳钢雨水斗,应进行防腐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3.1 雨水斗(含承雨斗)各部件内外表面应做涂覆处理,涂覆前表面应干燥、无锈、无黏着颗料或杂质,如油、润滑脂等,涂覆后的涂层应均匀,黏结牢固。
6.1.3.2 铸铁及碳钢雨水斗(含承雨斗)各部件内外涂层材料为石油沥青、煤沥青或环氧树脂漆、环氧煤沥青、环氧粉末等。采用喷漆的干漆膜厚度应不小于7μm,采用热固性静电粉末喷涂的涂层厚度应不小于150μm。涂层材料,可根据用户要求确定。
6.1.3.3 碳钢雨水斗(含承雨斗)除采用6.1.3.2所述的涂覆材料及涂层厚度要求之外,也可采用表面热镀锌处理,镀锌层质量及厚度应符合GB/T13912的规定。
6.1.4 承雨斗的斗深应小于重力流向两相流或满流转化的水深,平面宜为矩形,底部出口位置宜偏向安装面,出水短管的断面为圆管,也可为方形。
6.2 尺寸
6.2.1 雨水斗进水部位的过水断面的有效面积与出水短管断面面积之比应满足表2的要求。
表2 进出水面积比例

6.2.3 87型雨水斗部件的主要尺寸应符合表3的规定。导流板的数量不应少于表中的数值,导流罩的高度不宜大于该表的数值,且不宜小于该表数值的90%。顶板的直径不宜小于短管内径加140mm。
表3 87型雨水斗各部件尺寸

6.2.4 重力流雨水斗的格栅缝隙尺寸不应小于10mm,不宜大于15mm,格栅立面与水平面夹角应大于90°。防止满流的措施为进气短管时,该短管的断面积宜为出水短管断面积的2/3,且短管应高出屋面溢流水位,底端应插入斗体出水口。
6.2.5 侧入式雨水斗的立面格栅与水平面的角度宜大于90°,格栅缝隙尺寸不应小于10mm,不宜大于15mm。
6.2.6 与柔性防水层黏合的防水翼环,其翼环最小有效宽度不宜小于100mm,与金属屋面焊接的防水翼环,其最小有效宽度不宜小于30mm,与屋面防水层或金属屋面相接带有橡胶密封垫的连接压板,其最小有效宽度不宜小于35mm。
6.3 承载能力
格栅罩、导流罩、格栅斗帽、平面格栅的承载能力不应小于0.75kN。6.4 耐气候性
雨水斗各部件(含出水短管)应能耐-20℃冰冻和不低于80℃的高温。6.5 密封性
雨水斗承受0.01MPa水压时应不渗不漏。6.6 水力特性
6.6.1 雨水斗的水力特性包括最大流量与对应的斗前水深,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a)虹吸式雨水斗:满流流量与斗前水深关系曲线,虹吸式雨水斗局部阻力系数;
b)87型雨水斗:流量与斗前水深关系曲线;
c)重力流雨水斗:流量与斗前水深关系曲线,屋面溢流水位对应的流量。溢流水位时的斗前水深宜取25cm;
d)格栅斗帽雨水斗:流量与斗前水深关系曲线,屋面溢流水位对应的流量;
e)侧入式雨水斗配承雨斗或溢流进气口:流量与侧入斗前水深关系曲线,屋面溢流水位对应的流量;
f)平算式雨水斗:流量与斗前水深关系曲线,屋面溢流水位对应的流量。
6.6.2 雨水斗的水力特性测试报告应提供下列试验参数及结果,见本文件附录B和附录C(包括符号):
a)流量和斗前水深试验应提供l3、a、dj、流量与斗前水深关系曲线,对于虹吸雨水斗,流量应为满流流量;
b)虹吸式雨水斗的局部阻力系数试验应提供l3、a、L1、L2、dj、满流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ζ;满管流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ζ不宜大于1.8。
6.6.3 不同类型的雨水斗,应能够根据其水力特性进行区分。各类雨水斗的斗前水深-流量测试曲线应满足下列要求:
a)虹吸式雨水斗在最大流量时形成的斗前水深,应小于80%出水管直径;
b)87型雨水斗在最大流量时形成的斗前水深,应小于出水管直径,且应大于80%出水管直径;
c)重力流雨水斗在斗前水深低于屋面溢流水位时,水流的流态应保持重力无压流,不应转入两相流态或有压流态,且泄流量不应超出排水管道重力流态的上限值;
d)格栅斗帽雨水斗应提供最大流量对应的斗前水深或者屋面溢流水位时的泄流量;
e)侧入式雨水斗配套承雨斗或配套溢流进气口,在屋面溢流水位时,出水管中的流态不应形成满流。
7 试验方法
7.1 外观检查7.2 尺寸检查
7.3 承载能力试验
7.4 耐温度试验
7.5 密封性试验
7.6 水力特性试验
7.7 虹吸雨水斗局部阻力系数试验
7.1 外观检查
7.1.1 根据本文件6.1.1、6.1.2、6.1.3.1的要求采用目测检查外观。7.1.2 根据本文件6.1.3.2、6.1.3.3的要求,按GB/T13452.2-2008中5.5、5.8的规定,测定漆膜厚度。
7.1.3 根据本文件6.1.3.3的要求,按GB/T13912-2002中6.1的规定检查镀锌层厚度。
7.2 尺寸检查
7.2.1 雨水斗各部件尺寸应采用精确至不低于1mm的量具测量。7.2.2 格栅罩、防涡流装置、导流罩、格栅斗帽、平面格栅及出水短管内外径应采用精确至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
7.2.3 防水翼环和法兰压板之间的配合间隙采用塞规测量,任何一点的配合间隙不应大于0.5mm。
7.3 承载能力试验
格栅罩、导流罩、格栅斗帽、平面格栅的承载能力试验按下列规定进行:7.3.1 试验用压力装置宜采用液压机,液压机的压力宜大于试验荷载的25%,试验荷载应保持在±3%以内。
7.3.2 压力机的压力经中间垫压板作用于试件上,垫压板的接触面的形状应与被测试件相配,垫压板材料宜为钢质,垫压板尺寸为φ58mm、厚25mm。
7.3.3 将雨水斗固定在试验台上,将垫压板匀称地放在试件的中心处,垫压板与试件之间的隔层宜采用硬纸板、橡胶板或类似材料。
7.3.4 在加压前在试件的表面中心处选一基准点,用来测量加压时的变形,测量精度为±0.1mm。
7.3.5 当试件用铸铁制成时,承载能力试验应在1min内按本文件7.3.6要求连续不断地加载,检验无破裂或折断。
7.3.6 当试件用钢、有色金属制成时,承载能力试验应以(0.05~0.1)kN/s的速度加载到6.3规定的荷载,保持30s,同时测定其变形量,变形量不应超过2mm。
7.4 耐温度试验
7.4.1 低温循环试验步骤:将产品(含罩和出水短管)放入水温15℃的水中存放48h进行预处理,再在-20℃冷冻室内放置2h,在15℃的水中解冻、然后暂停1h,再按以上步骤重复操作4次。7.4.2 高温循环试验步骤:将产品(含出水短管)放入恒温箱内加热至80℃保持2h,然后冷却至室温;再按以上步骤重复操作4次。
7.5 密封性试验
7.5.1 密封性试验装置详见本文件附录D。7.5.2 密封性试验方法按下列步骤:
a)用施工屋面防水相同的方法将雨水斗安装在箱底,封闭雨水斗出水短管;
b)箱(见本文件附录D)内充水至1m高,保持30min;
c)检查雨水斗与箱底的接合处是否渗漏。
注:侧入式雨水斗、承雨斗可不做密封性试验。
7.6 水力特性试验
7.6.1 虹吸式雨水斗、87型雨水斗、重力流雨水斗及其他雨水斗的试验装置按本文件附录B要求制作,并满足测试水槽均匀进水的要求。当采用方形测试水槽时,其边长应符合本文件附录的最小尺寸。安装雨水斗的平板,其水平安装偏差不超过±4mm。
7.6.2 试验装置中的排水管内径宜与雨水斗出水短管内径一致。排水管上应设置一段透明管用于观察管中水流。虹吸雨水斗的排水管出口端安装节流阀用于调节系统阻力,此阀门全开时应无明显阻力,且开度调整后不会自行改变。
7.6.3 斗前水深宜采用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传感器测量精度不低于0.25级,并同时采用液柱式水位计与之对比。传感器使用前应进行标定,计量误差不大于±2.5mm水柱。
7.6.4 流量计应安装在试验装置的供水管上,计量精度不应低于1.0级。
7.6.5 确定相对零水位的方法:启动供水泵,以一定流量循环供水3min后关闭供水泵,目测排水立管中无水流时,测试水槽内的水位为相对零水位。
7.6.6 流量与水深测量均需在流量计显示值和测试水槽水位稳定10min以后读取数据,测量的采样频率不低于20Hz,每个测点采样时间不少于3min,各参数应取测量时段内的平均值,流量以升/秒计,水深以毫米计。
7.6.7 试验步骤详见本文件附录B。
7.6.8 依据本文件7.6.7取得的流量与对应的斗前水深值,绘制雨水斗流量与斗前水深关系曲线。
7.6.9 承雨斗应和侧入式雨水斗配套试验,按照本文件附录C进行。
7.7 虹吸雨水斗局部阻力系数试验
7.7.1 试验装置按本文件附录E要求制作,各部尺寸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除下列特殊说明的要求之外,其他安装与测试要求与本文件7.6.1~7.6.7的规定相同。
7.7.2 排水管内径与虹吸雨水斗出水短管内径应一致,排水管宜采用一根无接头的管道。如采用分段组装时,各段管道的内径应相同。
7.7.3 排水管出口处,可按本文件7.6的要求安装节流阀,但必须在试验过程中保持全开。
7.7.4 用压力传感器或差压传感器测量测压点处压强,传感器精度不应低于0.25级,计量误差不大于±2.5mm。
7.7.5 试验步骤如下:
7.7.5.1 缓慢增加流量,同时观察虹吸雨水斗吸入空气的情况,在接近满流时开始测量。
7.7.5.2 记录流量及其对应的斗前水深、测压点1和测压点2的压强。流量以升秒计,水深以毫米计,压强以帕计。测量持续时间至少3min,各参数宜取测量时段内的平均值。
7.7.5.3 加大流量,重复本文件附录B试验步骤中b)的过程,直至最大流量。
7.7.5.4 按照附录E计算各流量下虹吸雨水斗的局部阻力系数,随流量加大,局部阻力系数趋近于恒定值,即为被测虹吸雨水斗的局部阻力系数。
8 检验规则
8.1 出厂检验8.2 型式检验
8.3 合格性判定
8.1 出厂检验
8.1.1 雨水斗应由生产厂家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8.1.2 组批规则:
雨水斗应按批进行出厂检验,每批应由同一型号雨水斗组成;检验项目见表4。
表4 检验项目


8.1.3 检验出的不合格产品不得与合格产品或未曾检验的产品混放。
8.2 型式检验
8.2.1 检验项目按照本文件表4项目规定项目检验。8.2.2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产品正常生产每5年应进行型式检验,
b)新产品试制定型,
c)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d)产品停产1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8.3 合格性判定
8.3.1 虹吸式雨水斗最大流量时的斗前水深应符合本文件6.6.3a)的规定,87型雨水斗最大流量时的斗前水深应符合本文件6.6.3b)的规定,重力流雨水斗在溢流水位时的排水流态应符合本文件6.6.3c)的规定。8.3.2 按照GB/T2828.1的要求,从每批雨水斗产品中随机抽取试样,按本文件表4所列检验项目和8.3.1条进行检验。如有一件不符合本文件要求,则需从该批中另取双倍试样进行复验。若复验结果仍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不得出厂。
9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9.1 标志
产品应有永久性标志,如注册商标、型号等。
9.2 包装
9.2.1 产品包装应标明生产厂名、厂址、注册商标、产品名称、出厂日期、检验合格证和使用安装说明书等。
9.2.2 产品包装应清洁干燥、应有防潮措施。
9.2.3 外包装用料应牢固。
9.3 运输产品在运输中不应受到剧烈撞击、抛摔及日晒,应防雨、防潮。
9.4 储存产品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库房内,不应受到重压并远离热源和腐蚀性物质。
附录A(资料性) 雨水斗构造示意图

图A.1 虹吸式雨水斗Ⅰ型

图A.2 虹吸式雨水斗Ⅱ型

图A.3 87型雨水斗Ⅰ型(传统型)

图A.4 87型雨水斗Ⅱ型(改进型)

图A.5 格栅斗帽雨水斗

图A.6 平箅式雨水斗

图A.7 承雨斗Ⅰ型

图A.8 侧入式雨水斗Ⅰ型

图A.9 重力流雨水斗Ⅰ型
附录B(规范性) 流量和斗前水深试验装置

图B.1 流量和斗前水深试验装置图
试验步骤:
1 测定最大流量和对应的斗前水深:将节流阀开至最大,启动水泵,缓慢加大供水流量,直到雨水斗达到满管流,目测无空气通过透明管段,当继续加大流量,测试水槽内水位迅速上升时,应逐渐减小流量,直到水位稳定且目测无空气通过透明管段为止,此时的流量和斗前水深即为雨水斗的最大流量和对应的斗前水深。
注:在溢流水位高度250m范围内,重力流雨水斗系统不得出现有压流或两相流。
2 测定流量与斗前水深关系:
a)在最大流量(重力流雨水斗取溢流水位流量)和设定的最小流量区间内,预设不少于1个测试流量值;
b)调节供水阀门,使流量接近预设的测试流量值;对于虹吸雨水斗,还应调节排水管出口处节流阀的开度,至排水管接近满流时固定节流阀的开度;
c)缓慢调节供水流量,直到水位稳定;对于虹吸雨水斗,流量应调节至达到满管流;此时的流量和斗前水深即为设定条件下流量和对应的斗前水深;
d)按照预设的流量值从大到小依次重复b)、c)操作,以获得最大流量到设定的最小流量间一系列流量与对应的斗前水深值;
e)关闭供水阀门,停水泵,放空测试水槽。
附录C(规范性) 侧入式雨水斗及承雨斗流量和斗前水深试验装置

图C.1 侧入式雨水斗及承雨斗流量和斗前水深试验装置图
附录D(规范性) 密封性试验装置

图D.1 密封性试验装置图
附录E(规范性) 虹吸雨水斗局部阻力系数试验装置

图E.1 局部阻力系数试验装置图
流速计算公式:



ζ——虹吸雨水斗局部阻力系数,无单位;
a——雨水斗连接压板上沿到下沉斗底的深度,mm;无集水斗虹吸雨水斗取a=0;
h——斗前水深,mm;
p1——测点1的相对压强,Pa;
p2——测点2的相对压强,Pa;
ρ——水的密度,取1000kg/m³;
g——重力加速度,取9.81m/s²;
L1——雨水斗集水斗底到测点1的距离,无集水斗时,L1为雨水斗连接压板上沿到测点1的距离,mm;
L2——测点1与测点2之间的距离,mm;
V——排水立管中的平均流速,m/s;
Vout——雨水斗出水短管内水流平均速度,m/s;
Q——供水流量,L/s;
π——取3.14;
d——雨水斗出水短管内径,mm;
dj——排水立管内径,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