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塑料大棚工程技术规范 GB/T51057-2015
种植塑料大棚工程技术规范 GB/T51057-2015
前言
种植塑料大棚工程技术规范
GB/T 51057-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829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种植塑料大棚工程技术规范》的公告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5年5月22日
本规范编制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
本规范共分9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材料要求、规划布局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安装、验收和运行维护等。
本规范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农业部负责日常管理,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邮政编码:100125;E-mail:zhoucj@facaae.com)。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参加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农业部农业设施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参加单位:沧州温室制造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周长吉 闫俊月 张秋生 丁小明 魏晓明 周磊 李明 何衍萍
主要审查人:黄之栋 杨铁荣 陈水荣 张京开 陈永生 周增产 白义奎 宋吉增 刘建政 赵跃龙 俞宏军 孙光昇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种植塑料大棚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1 总则
1.0.1 为了提高种植塑料大棚建设的规范化水平,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种植用装配式热浸镀锌钢架结构塑料大棚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
1.0.3 塑料大棚宜成片建设。建设用地应有可靠的水源、电源,交通便利。
1.0.4 种植塑料大棚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大棚生产将有大量农资和农产品运进、运出,便利的交通条件将会极大地方便物流,所以,选择建设用地应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1.0.4 与本规范关系密切的国家现行标准主要有:
《设施园艺工程术语》GB/T 23393-2009;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2.2 符号
2.1 术语
2.1.1 塑料大棚 plastic tunnel跨度不小于6m,脊高不低于2.4m的塑料棚。
2.1.2 设计使用年限 design working life
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年限。
2.1.3 设计基准期 design reference period
为确定可变荷载代表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
2.1.4 永久荷载 permanent load
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或其变化是单调的并能趋于限值的荷载。
2.1.5 可变荷载 variable load
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以忽略不计的荷载。
2.1.6 拱杆 arch
一种曲线或折线形构件,主要承受各种作用产生的轴向压力,有时也承受弯矩、剪力或扭矩。
2.1.7 斜撑 bracing
斜跨于数根拱杆间,加强结构的纵向刚度和稳定性,承受并传递纵向水平力至立柱或基础的倾斜受力杆件。
2.1.8 纵向系杆 tie bar
与塑料大棚拱杆垂直连接的纵向杆件。
2.1.9 卷膜开窗机 film roll—up equipment
通过人工操作或电机驱动卷膜器带动卷膜轴转动卷放塑料薄膜,实现塑料大棚通风换气的设备。
2.1.10 固膜卡 film clip
将塑料薄膜固定在钢管上的专用卡具。
2.1.11 卡槽 film fixing groove,channel
安装在大棚钢结构或墙体上固定塑料薄膜的槽形型材,可采用钢材、铝合金或塑料。
2.1.12 卡簧 spring wire
安装在卡槽内,固定塑料薄膜的波形弹性构件。
2.1.13 弹簧卡 spring clip
由弹簧钢丝制成,固定拱杆与纵向系杆或斜撑的紧固件。
2.1.14 压膜线 film fixing wire
安装在塑料薄膜外侧拱杆间压紧和辅助固定塑料薄膜的圆形或扁形绳带。
2.1.15 抱箍 hoop
由U形螺栓和钢板件或钢板件和钢板件组成,固定拱杆与支撑杆的紧固件。
2.1.16 地锚 ground anchorage
埋入地下,固定压膜线的专用构件。
2.1.17 环流风机 horizontal airflow fan
使室内空气在水平方向进行低速循环的风机。
2.2 符号
3 基本规定
3.0.1 塑料大棚主体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年。3.0.2 塑料薄膜、遮阳网、防虫网、压膜线正常使用寿命不应低于1个种植季节,卡槽和卡簧正常使用年限不应低于5年。
3.0.3 塑料大棚总体尺寸包括跨度、脊高和长度等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跨度不宜大于20m,宜以1m为模数取值;
2 脊高不应低于2.4m,宜以0.2m为模数取值;
3 长度不宜小于30m,也不宜大于100m;
4 带肩大棚肩高不应低于1.6m。
3.0.4 侧面通风口应配置卷膜开窗机,并应根据种植作物的防虫要求选择适宜目数的防虫网。
3.0.5 种植喜阴作物或食用菌的塑料大棚应安装遮阳网。
3.0.6 种植早熟果树的塑料大棚根据农艺要求可安装保温被。
3.0.7 根据环境控制的要求,可在塑料大棚屋面安装通风装置,在棚内安装环流风机,在山墙、屋顶安装排风机。山墙、屋顶排风机应配置防风、防雨、防虫保护装置。
卡槽和卡簧是固定在塑料大棚主体钢结构构件上固定塑料薄膜的构件。目前生产中使用的卡槽主要有铝合金和热浸镀锌钢板两种材料,其中热浸镀锌钢板材料的卡槽占绝大多数。卡簧大多数采用包塑的方法进行表面防腐和保护塑料薄膜。由于塑料薄膜的使用寿命较短,一般不超过1年,最长不过2年,而且可能随季节不断拆装。在拆装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引起卡槽表面镀锌层和卡簧表面包塑层的磨损,因此可能会影响其使用寿命。为此,本规范对卡槽和卡簧的正常使用年限提出为大棚主体钢结构的一半,即5年。
近年来,食品的安全性已经越来越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采用防虫网隔离是一种经济、简便的物理防治技术。侧面通风口是害虫进入大棚的主要通道,应重点防护。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种植作物主要害虫的体型特征选择合适目数的防虫网,可有效避免或减少害虫进入大棚的风险,从而减少灭虫的农药用量,不仅有利于保证产品的安全性,而且也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一种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手段。由于种植作物不同、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病虫害发生也不同,从规范的角度规定使用防虫网的目数困难很大,因此,本规范没有对使用防虫网的目数作具体规定,具体生产中可咨询当地植保专家和相关专业咨询机构。这里参考美国温室制造业协会颁布的《温室防虫网及安装的若干考虑》给出了大棚防范的一些昆虫的体型尺寸,如表1所示,可供实际生产中参考应用。由于防虫网可随时拆装,如果防虫效果不好,可随时更换,不影响大棚的结构和温光性能。

4 材料要求
4.1 钢材4.2 紧固件
4.3 覆盖材料
4.1 钢材
4.1.1 钢构件材料宜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的有关规定。4.1.2 圆钢管类构件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 13793的有关规定。
4.1.3 方钢管类构件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6728的有关规定。
4.1.4 圆钢类零(部)件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热轧钢棒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702的有关规定。
4.1.5 钢板类零(部)件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708或《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709的有关规定。
4.1.6 钢构件焊缝应均匀、牢固,不得有虚焊、脱焊、漏焊、烧伤和裂纹等缺陷。
4.1.7 零(部)件制造应符合设计图样规定的尺寸、材料和技术要求。
4.1.8 钢构件应采用热浸镀锌处理,镀层外观质量、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3912的有关规定。
4.1.9 钢构件外观应表面平整,无明显变形、凹凸面、损伤、划痕和裂纹。
4.2 紧固件
4.2.1 紧固标准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的有关规定。4.2.2 专用紧固件宜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并经热浸镀锌处理,镀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3912的有关规定,或采用不锈钢材料;紧固件表面应无尖角、毛刺。
4.2.3 卡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热镀锌钢板冷弯成型卡槽材料屈服强度不宜小于195MPa,厚度不应小于0.70mm,表面镀层重量不应小于120g/㎡,材料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GB/T 2518的有关规定;
2 铝合金型材卡槽材料宜采用6063T5,表面处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铝合金建筑型材》GB 5237.2的有关规定。
4.2.4 卡簧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卡簧内芯材料宜采用弹簧钢丝,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油淬火-回火弹簧钢丝》GB/T 18983的有关规定;
2 卡簧表面宜采用浸塑处理,不应有钢丝裸露,端部应无尖角。
4.2.5 压膜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压膜线材料应质地柔软、表面光滑;
2 压膜线抗拉强度应满足结构设计要求;
3 压膜线不应采用钢丝。
4.3 覆盖材料
4.3.1 塑料薄膜应符合下列要求:1 透光率应满足种植作物的采光要求,除种植食用菌外,透光率不应低于85%;
2 聚乙烯塑料薄膜产品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农业用聚乙烯吹塑棚膜》GB 4455的有关规定;
3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产品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农业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吹塑棚膜》GB/T 20202的有关规定;
4 其他种类薄膜材料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或设计要求。
4.3.2 防虫网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温室防虫网设计安装规范》GB/T 19791的有关规定。
4.3.3 遮阳网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遮阳率应满足种植作物生产季节避光、降温的要求;
2 缀铝箔遮阳网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温室用铝箔遮阳保温幕》NY/T 1363的有关规定;
3 其他塑料材料遮阳网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塑料遮阳(光)网》QB/T 2000的有关规定。
4.3.4 保温被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保温被热阻值应满足大棚生产的保温要求;
2 保温被应具有防水功能。
5 规划布局与建筑设计
5.1 规划布局5.2 建筑设计
5.1 规划布局
5.1.1 建设用地宜选择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非冰雹频发、平整或分区平整的地块,并设计完善的场区排水及道路系统。5.1.2 在坡地上建设塑料大棚时,地形坡度不宜大于10°。
5.1.3 在电力走廊附近建设塑料大棚时,大棚与架空电力线路边导线之间安全距离,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不得小于10m,10kV以下不得小于5m。
5.1.4 塑料大棚宜按屋脊走向南北布置,受地形限制或大棚生产季节气温高、阴雨天多的地区可不受朝向限制。
5.1.5 塑料大棚栋间距在跨度方向宜为1m~2m,在长度方向不应小于3m。
5.2 建筑设计
5.2.1 塑料大棚应在侧面设置通长的通风口,通风口宽度宜为0.8m~1m,距离地面的高度宜为0.3m~0.5m,距离山墙不应小于1m。5.2.2 塑料大棚应在山墙中部设置推拉门或平开门,门洞尺寸宜为(1.2m~1.5m)×1.8m(宽×高),对有微耕机等农机具出入要求的大棚至少1樘门的尺寸不应小于2m×1.8m(宽×高)。推拉门宜采用悬挂方式、双扇设置。
推拉门有悬挂式和落地式两种形式。大棚在生产中农资和农产品出入棚门时可能会在棚门的下导轨上发生遗撒,给推拉门的启闭造成障碍。如果采用落地式推拉门容易造成推拉门脱轨,而采用悬挂式推拉门可有效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将推拉门设置为双扇主要是防止棚门变形,此外,推拉棚门也省力。
6 结构设计
6.1 设计原则6.2 荷载与荷载组合
6.3 构件计算
6.4 基础设计
6.5 构造要求
6.1 设计原则
6.1.1 结构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按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
6.1.2 结构承重构件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设计,可不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不考虑地震作用。
6.1.3 大棚结构的设计基准期宜为30年。
6.1.4 对于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的基本组合计算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并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S——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种植塑料大棚的安全等级取三级,重要性系数不应小于0.90;
R——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
6.2 荷载与荷载组合
6.2.1 塑料大棚的荷载可分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可变荷载包括作物荷载、风荷载和雪荷载。
6.2.2 永久荷载应按下列要求计算:
1 永久荷载应包括大棚结构自重、覆盖材料和所有固定设备的自重;
2 大棚常用覆盖材料的重量可按表6.2.2计算。
表6.2.2 大棚常用覆盖材料的重量
续表6.2.2
6.2.3 作物荷载应按下列要求计算:
1 作物荷载应为吊挂在大棚拱架上的作物及容器总重引起的荷载;
2 大棚吊挂作物荷载标准值可按表6.2.3计算。
表6.2.3 作物荷载标准值
6.2.4 风荷载应按下列要求计算:
1 垂直于大棚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wk——风荷载标准值(kN/㎡);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w0——基本风压(kN/㎡)。
2 基本风压应按本规范附录A给出的空旷平坦地面上(B类地面粗糙度)离地10m高处10年一遇的时距为3s风速确定的风压值采用,但不应小于0.25kN/㎡且不宜大于0.60kN/㎡。当建设地点的基本风压值在本规范附录A中未给出或塑料大棚季节性使用时,基本风压值应根据使用季节当地至少10年以上的3s瞬时风速资料,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规定的方法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当地没有风速资料时,可根据附近地区规定的基本风压或长期资料,通过气象和地形条件的对比分析确定。
3 风荷载体型系数应按表6.2.4-1采用。
表6.2.4-1 风荷载体型系数
4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按下列要求采用:
1)对于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地形应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和大棚高度按表6.2.4-2取值。
表6.2.4-2 风压高度系数
注:地面粗糙度类别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有关规定执行。
2)对于山区建设的大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有关规定进行修正。
6.2.5 雪荷载应按下列要求计算:
1 作用于大棚屋面水平投影面上的雪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sk——雪荷载标准值(kN/㎡);
μr——屋面积雪分布系数;
s0——基本雪压(kN/㎡)。
2 基本雪压s0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给出的10年一遇的雪压采用。
3 屋面积雪分布系数应按表6.2.5采用。
表6.2.5 屋面积雪分布系数
6.2.6 荷载组合应按下列要求计算:
1 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在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荷载组合,并应取最不利的组合进行设计;
2 永久荷载中的保温被荷载应分别按以下两种作用方式组合:
1)屋面均布荷载;
2)屋脊集中荷载。
6.2.7 荷载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从下列组合值中取最不利值确定:
式中:S——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γG——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γQi——第i个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其中γQ1为主导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SGK——永久荷载效应的标准值;
SQiK——第i个可变荷载效应的标准值,其中SQiK为诸可变荷载效应中起控制作用者;
ψci——第i个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n——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数。
6.2.8 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及组合值系数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0;
2 作物荷载分项系数取1.2,组合值系数取0.7;
3 风荷载分项系数取1.0,组合值系数取0.6;
4 雪荷载分项系数取1.2,组合值系数取0.7。
6.2.4 风荷载计算方法采用了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中8.1.1条的方法,但基本风压是按空旷平坦地面上(B类地面粗糙度)离地10m高处10年一遇的时距为3s风速确定的风压值。考虑到基本风压已按3s瞬时风速计算,且塑料大棚一般高度在3.0m~4.5m,可以不考虑风振的影响,即将风振系数取1.0。考虑到大棚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参考国外温室标准规范,并结合我国国情,本规范确定基本风压按照30年设计基准期取值,具体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我国主要城市气象台站1981年~2010年的记录后获得,列于附录A中。考虑到大棚不论在什么地方建设,均应该有一个最低承载要求,为此本规范给出最小风荷载设计值为0.25kN/㎡,相当于8级风的风力,并给出最大风荷载设计值不宜大于0.60kN/㎡,相当于11级风的风力。对于附录A中基本风压超过0.60kN/㎡的地区,因风力较大,常有台风,不建议建设塑料大棚,如确实需要建造或有季节性种植需求的大棚,在台风来临时需把棚膜拆除或采取有效的防风措施。体形系数是针对塑料大棚的特殊体型,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外标准后确定的,其中带肩式塑料大棚侧墙不论直立还是倾斜,均按照直立侧墙的形式取值。风压高度系数的取值也是考虑到一般大棚高度在3.0m~4.5m,而气象站给出的风速资料统一为10m高度,因此对其进行了换算。本规范直接给出了大棚的风荷载体型系数和10m以下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6.2.8 荷载分项系数与塑料大棚的安全水平密切相关,一般的种植塑料大棚内工作人员很少,因此其结构设计的安全水平要低于正常的民用建筑结构的要求。本规范根据30年风荷载统计数据,通过可靠度分析计算,并参考国外温室规范,针对塑料大棚的特点,风荷载分项系数取1.0,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0,对作物荷载分项系数取1.2,对雪荷载分项系数考虑设计基准期为30年,且大棚顶部积雪会及时清扫,不会形成陈雪,对雪荷载分项系数作了适当调整,取1.2。组合值系数仍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的规定一致。
6.3 构件计算
6.3.1 构件强度设计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的有关规定。6.3.2 构件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的有关规定执行。
6.4 基础设计
6.4.1 地基基础设计前应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6.4.2 拱杆基础宜埋至老土层,埋深不宜小于0.5m。
6.4.3 基础设计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标准组合计算,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荷载标准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S——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SGK——永久荷载效应的标准值;
SQiK——第i个可变荷载效应的标准值,其中SQiK为诸可变荷载效应中起控制作用者;
ψci——第i个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n——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数。
6.4.4 拱杆基础底面压力应符合下式规定:
式中:p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N/㎡);
F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kN);
Gk——基础自重及基础上的土重之和(kN);
A——基础底面面积(㎡);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N/㎡)。
6.4.5 风荷载作用下应按下式进行抗拔承载力验算:
当不满足式(6.4.5-1)时,应按整栋大棚计算所需压膜线数量:
式中:Tw——风荷载和地下水浮力共同作用下拱杆的上拔力标准值(kN);
Tk——拱杆基础抗拔承载力标准值(kN);
Px——压膜线的抗拉承载力标准值(kN);
m1——压膜线根数;
m2——大棚拱杆总数。
6.4.6 拱杆基础抗拔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Tk——拱杆基础抗拔承载力标准值(kN);
Gk——基础自重及基础上的土重之和(kN);
kG——永久荷载影响系数,取0.9。
6.4.7 压膜线承载力应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Nx——风荷载作用下压膜线承受的拉力(kN);
Px——压膜线的抗拉承载力标准值(kN);
Fa——压膜线地锚抗拔力标准值(kN)。

6.5 构造要求
6.5.1 钢结构连接部位应牢固可靠。承力构件不宜采用焊接连接方式。6.5.2 纵向系杆设置不得少于3道,间距不宜大于2m。
6.5.3 塑料大棚长度不大于50m时,从山墙第一个开间开始的3个~5个开间内设置斜撑;长度超过50m时,在塑料大棚中部应增加一组斜撑,斜撑与拱杆的夹角不应小于25°。
6.5.4 钢管与钢管接长连接宜采用套管或缩颈方式,重叠部分不宜小于4d(d为钢管内径)。钢管连接部位的内、外径直径差不应大于1mm。
6.5.5 钢管连接部位不得有影响薄膜安装的突出点。
6.5.6 相邻纵向系杆接头不宜设在塑料大棚同一开间内。每道纵向系杆与拱杆连接时在3个~5个拱杆内至少一个节点需用抱箍连接,中间节点可用弹簧卡连接,抱箍沿大棚长度应均匀布置,相邻弹簧卡应反向安装,同一拱杆上应采用相同的连接方式。拱杆与斜撑所有交叉点应全部用抱箍连接。
6.5.7 不得用卡槽替代纵向系杆。卡槽与钢构件连接时不应破坏钢构件本身受力性能,且不得有影响薄膜安装的突出点。
7 施工安装
7.1 一般要求7.2 施工条件
7.3 材料和成品进场
7.4 施工工序
7.5 基础施工技术要求
7.6 钢结构安装技术要求
7.7 覆盖材料安装技术要求
7.8 设备安装技术要求
7.1 一般要求
7.1.1 施工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7.1.2 施工现场应有经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或审核的施工图纸。
7.1.3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及检验制度。
7.1.4 施工现场应有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施工方案等技术文件。
7.1.5 质量证明文件、质量检查管理记录等资料应完整。
7.2 施工条件
7.2.1 施工现场道路应满足车辆运输要求,场地应平整,排水条件良好,宜具备施工用水、用电条件。7.2.2 北方地区施工季节宜在春、夏、秋季,冬季不宜施工。有雷电时不得施工。
7.3 材料和成品进场
7.3.1 材料和设备可根据建设规模和安装进度分批进场。7.3.2 材料和设备须验收合格后方能进场。
7.3.3 材料和设备应分类存放,并符合下列要求:
1 所有钢构件应分类平放在垫木(布)上,不应直接放在泥土地面上,并应有防雨措施;
2 紧固标准件、专用连接件、电机、减速机(器)应采用袋装、盒装或箱装,分类堆放于库房中;
3 塑料薄膜存放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温室覆盖材料安装与验收规范塑料薄膜》NY/T 1966的有关规定;
4 防虫网、遮阳网、保温被应采用袋装、盒装或箱装,分类堆放于干燥通风的库房中,避免混杂、重压。
7.4 施工工序
7.4.1 塑料大棚施工分为基础施工、钢结构安装、覆盖材料安装和设备安装四道工序。7.4.2 各工序应按施工、安装技术要求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形成检验记录,未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现场负责人签字认可,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7.5 基础施工技术要求
7.5.1 基础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土方开挖前应先定位放线、合理安排土方堆放位置;
2 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基础平面位置和尺寸;
3 条形基础和独立基础施工及工程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温室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与验收技术规范》NY/T 1145的有关规定,其他形式基础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
7.5.2 回填土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
2 回填土应为松散、颗粒状,不应有大于50mm的土块,应将回填土中垃圾、杂草、石块等杂物清理干净;
3 回填土时应分层回填,压实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
7.6 钢结构安装技术要求
7.6.1 钢构件应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钢构件变形时应矫正后方可安装。现场有焊接作业要求时焊点应进行防腐处理。7.6.2 钢结构安装时钢构件应保持干燥、整洁,不应出现变形和镀锌层破损现象。
7.6.3 钢结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拱杆拼接宜在平坦的硬质地面进行;
2 应从任意一个山墙端第二榀拱杆开始安装,安装的第一榀拱杆高度、跨度应与设计要求一致,形成的平面与水平面和大棚长度方向应垂直;
3 以5榀~6榀拱杆为一组顺序安装,每安装20m后应校验、修正和固定,以此类推,最后安装两端山墙位置的拱杆、立柱及斜撑。
7.6.4 整体钢结构安装尚未完成时,不得在钢构件上吊挂施工设备或构件,不得放置脚手架。
7.6.5 安装过程中钢结构应形成稳定的空间体系,并对螺栓初拧。钢结构安装完成后,应由专人对螺栓检查并终拧。螺栓连接时,螺栓头和螺母下应放置平垫圈,螺栓拧紧后外露螺纹不应少于两个螺距。
7.6.6 钢结构安装后,覆盖材料安装前,应检查并去除构件表面污迹及影响覆盖材料安装的毛刺。
7.7 覆盖材料安装技术要求
7.7.1 覆盖材料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 覆盖材料安装时施工现场风力不应超过3级;
2 覆盖材料应按防虫网、塑料薄膜、遮阳网、保温被顺序安装,每种覆盖材料应一次性连续完成,安装工序应紧密配合;
3 安装前应检查作业的地面情况,不得将覆盖材料在地面拖拽。
7.7.2 塑料薄膜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塑料薄膜安装宜先固定山墙薄膜,后固定屋面薄膜;
2 塑料薄膜、卡槽、卡簧、压膜线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温室覆盖材料安装与验收规范塑料薄膜》NY/T 1966的有关规定。
7.7.3 防虫网和遮阳网安装宜按照本规范第7.7.2条执行。
7.7.4 保温被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保温被连接不宜拼接;
2 相邻保温被搭接应遵循上压下、顺风压逆风的原则;搭接处应贴合整齐、紧密,重合宽度不宜小于80mm;搭接处固定点间距不宜大于400mm,固定点不得有遗漏;
3 保温被屋脊固定边应连续压紧,间隔固定,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400mm,固定点不得有遗漏;
4 保温被在塑料大棚山墙端应有压被绳或压被带等压紧措施;
5 保温被安装后应完整覆盖塑料大棚屋面,表面平整;两侧保温被边缘应平行于山墙,距离山墙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不应大于50mm;
6 保温被应表面整洁,不得有撕裂、刺破、磨损等现象。
7.8 设备安装技术要求
7.8.1 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 设备安装应与相对应的覆盖材料安装同时进行。
2 卷轴应在地面连接,表面干净整洁,不得有明显弯曲、扭曲,连接部位不得影响覆盖材料安装。
3 覆盖材料在卷轴上缠绕不应少于2圈;覆盖材料与卷轴固定时,不得使覆盖材料出现破损或皱褶,固定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宜采用固膜卡,固定保温被宜采用铁丝或尼龙绳,固定点应均匀布置,固定点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1)固定塑料薄膜时,不宜大于500mm;
2)固定遮阳网时,不宜大于500mm;
3)固定保温被时,不宜大于400mm。
4 设备配套电机接线方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电机和开关应有防水措施。
5 导向杆应与卷轴成直角,允许偏差为±2°。采用伸缩式导向杆形式时,导向杆之间重叠不应小于200mm。
6 设备运转部位应有安全防护措施,设备相应部位应有安全警示标志。
7.8.2 设备调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设备安装完毕后,应分别调试,直到正常运行为止;
2 设备连接部位反复运行时应无松动现象;
3 卷膜开窗机、卷网机、卷被机调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运转灵活、平顺、无异常声音,上卷和下铺时均可停留在任意位置;
2)卷轴应保持平整,不得有明显的扭曲变形,在任意停留位置卷膜开窗机、卷网机卷轴通长方向高差不宜大于卷轴总长的2‰,卷被机卷轴通长方向高差不宜大于卷轴总长的3‰;
3)行程控制开关应动作准确、灵敏可靠。
7.8.3 棚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棚门应优先于或同步于棚体的塑料薄膜安装;
2 安装过程中应避免棚门和门框产生变形;
3 棚门门扇应提前组装好,安装前检查外形尺寸,矫正后再与大棚钢结构安装;
4 推拉门上吊轨与棚头立柱应采用螺栓连接,连接方式不得影响山墙塑料薄膜安装;推拉门下导轨地基应坚固,农机具进出门时不应出现导轨变形;
5 推拉门上吊轨、下导轨与棚门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
6 棚门启闭应平顺、流畅、无卡滞现象,门扇与门框间隙不应大于5mm。
设备安装完成后必须经过往复运行,确认各部件运行平稳,达到设备性能要求或设计要求后方可交付验收。本条重点强调了在调试过程中要着重考察设备的双向自锁功能,即在运行过程中,能实现任意位置的停止和启动,这一点对设备的实际运行非常重要。另外,在运行过程中卷轴不得出现弯曲或翘曲变形,因为变形过大容易在设备运行中撕裂覆盖材料或使电机过载,为此,根据经验提出了卷轴的容许变形。
8 验收
8.1 验收程序8.2 验收组织与人员构成
8.3 检验项目、验收方法与验收规则
8.1 验收程序
8.1.1 施工验收应按下列程序组织:1 材料和设备进场验收;
2 基础工程验收;
3 钢结构安装工程验收;
4 覆盖材料和设备安装验收;
5 工程竣工验收。
8.1.2 分项工程中的隐蔽工程应单独验收。基础工程、卡槽安装和卷轴安装应按隐蔽工程验收,其中卡槽与钢结构安装质量可合并验收。
8.1.3 每个分项工程、隐蔽工程验收前,施工单位应提交分项工程、隐蔽工程自验收报告和验收申请报告。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应组织验收,并出具验 收报告。
8.1.4 分项工程、隐蔽工程验收不合格,施工单位应整改或返工,并按照本规范第8.1.3条的要求重新组织验收,直到全部分项工程、隐蔽工程验收合格。
8.1.5 工程竣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交下列材料:
1 竣工图纸及相关设计文件;
2 大棚使用说明书、保修证书;
3 自验收报告、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4 材料和设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5 施工合同复印件;
6 施工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7 分项工程、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8 不合格项目的验收及处理记录。
8.1.6 建设单位应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并出具竣工验收报告。
8.1.7 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基础工程、卷膜(网、被)轴连接和卡槽安装发生质量问题后,返工时基础工程需要重新挖土和回填,卷膜(网、被)轴连接需要重新安装薄膜(网、被),卡槽安装需要重新安装薄膜(网),造成返工损失,为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顺利完成,基础工程、卷轴连接和卡槽安装应按隐蔽工程验收。
8.2 验收组织与人员构成
8.2.1 分项工程、隐蔽工程验收应由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现场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进行。8.2.2 工程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管理单位进行。
8.3 检验项目、验收方法与验收规则
8.3.1 材料和设备进场时,应检查产品包装和外观质量、质量合格证明或检测报告等,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必要时可由专业检测机构取样检验。8.3.2 基础施工质量检验项目及验收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表B.0.1的规定。
8.3.3 钢结构安装质量检验项目及验收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表B.0.2的规定。
8.3.4 塑料薄膜、防虫网、遮阳网安装质量检验项目及验收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温室覆盖材料安装与验收规范塑料薄膜》NY/T 1966的有关规定。
8.3.5 保温被安装质量检验项目应为本规范第7.7.4条规定的内容,采用目测或钢卷尺测量。检验项目中保温被固定点间距抽样20%,其他内容全数检验。
8.3.6 卷膜开窗机、卷网机、卷被机验收时,应重复运行3次,检验项目应为本规范第7.8.1条第3款~第6款以及第7.8.2条第3款的内容,采用目测、钢卷尺和量角规测量。检验项目中固膜卡间距抽样20%,其他内容全数检验。
8.3.7 棚门安装质量检验项目及验收方法应符合本规范表B.0.3的规定。
8.3.8 分项工程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要求全数检验的项目应全部合格;抽样检验的项目应80%及以上合格,否则应加倍抽样,若检验结果全部符合要求,判定为合格,若仍有不合格项目,判定为不合格;
2 判定为不合格的工程,返修不宜超过2次。经返修后的工程,应按规定逐一检验,若检验结果均符合要求可判定为合格,若检验结果仍不符合要求,可判定该分项工程不合格。
8.3.9 工程竣工验收文件应符合本规范第8.1.5条的规定,对分项工程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应进行现场抽检,抽检不合格者,工程不予验收。整改后,责成相关人员对相应分项工程重新组织验收。
9 运行维护
9.1 一般要求9.2 塑料薄膜
9.3 紧固件、棚门
9.4 防虫网
9.5 临时加固措施
9.1 一般要求
9.1.1 生产管理者应具备一定的塑料大棚使用、维护及灾害性天气应急处理的知识,熟悉大棚使用说明书。9.1.2 生产单位应根据当地气候特征制定应急预案。
9.1.3 生产管理者应注意观察天气变化,并根据天气变化采取相应措施,出现极端天气情况时应派专人巡视。
9.1.4 日常管理中应严格控制大棚的作物荷载,超过设计荷载时应卸载,避免操作工具或车辆损伤塑料薄膜或钢结构。
9.1.5 检修人员不得在大棚上站立或攀爬,不得将超过设计荷载的检修工具放置在塑料薄膜或拱杆上。
9.1.6 大棚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品,大棚周围5m范围内及大棚内不宜用烟火。
极端天气条件主要指大风、大雪、大雨等恶劣天气条件,塑料大棚的结构安全和生产安全受这些天气条件的影响巨大,为保证大棚结构和生产的安全,当发生上述天气条件时,应派人对大棚进行专门巡视,一旦发生灾情应立即进行处理,避免灾情蔓延。
9.2 塑料薄膜
9.2.1 日常管理中应保证塑料薄膜始终处于绷紧状态,保证塑料薄膜固定牢固、表面无破损。9.2.2 塑料薄膜表面应保持清洁,清洗时应用柔性材质工具清洁或用清水冲洗。
9.2.3 降雨或降雪时应检查棚顶塑料薄膜,发现水(雪)兜应排除积水(雪),根据塑料薄膜受损情况进行局部修补或更换。
9.2.4 施肥和喷洒农药时应避免将肥料或农药喷洒在塑料薄膜表面,发现时应用清水冲洗干净。喷洒农药后应根据农艺要求对大棚及时通风。
9.2.5 塑料大棚长时间不用时宜将薄膜卸下,合理保存。
9.2.6 塑料薄膜使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及时更换:
1 使用时间达到产品规定的使用寿命;
2 透光率下降到不能满足种植要求;
3 大面积破损,已经无法满足生产要求。
塑料薄膜是塑料大棚中最容易损伤的材料,一旦塑料薄膜损伤或从卡簧中脱落,刮风时很容易进一步损伤塑料薄膜,而且大风从损伤的塑料薄膜处进入大棚会在大棚内部形成正压,与外表面负压叠加后会显著加大大棚结构的风荷载,造成大棚结构的损伤。另外,塑料薄膜出现破损,也不利于大棚保温。所以,一旦发现塑料薄膜出现破损应及时修复。
9.3 紧固件、棚门
9.3.1 应定期检查连接紧固件有无锈蚀、松动、脱扣、变形、错位,卡簧有无从卡槽脱落现象,如有应修复或更换。9.3.2 应定期检查推拉门上吊轨和下导轨有无变形,如有变形应维修。清理撒落在下导轨上的垃圾或杂物。
9.3.3 应定期检查棚门有无变形,滑轮是否锈蚀、变形或脱轨,如有应维修。
9.4 防虫网
9.4.1 应定期检查防虫网有无破损、网眼尺寸有无变化,防虫网是否松动,如有应维修或更换。9.4.2 应定期检查防虫网表面清洁状况,当附着物影响通风效果时,应采用低压水从棚内向棚外冲洗,不得使用高压喷枪冲洗或刷子刷洗。
9.5 临时加固措施
9.5.1 大风、大雪、暴雨来临之前应全面检查大棚的密封性能,紧闭门窗,绷紧塑料薄膜、拉紧压膜线。9.5.2 大雪期间应清除大棚两侧滑落积雪和棚顶积雪,也可在棚内增加临时支柱,因积雪发生局部塑料薄膜变形出现雪兜时可划破塑料薄膜,排除积雪,并在雪后及时修补。
9.5.3 棚顶整体或局部积雪过大有压塌大棚钢结构倾向且来不及清理积雪时,应选择划破塑料薄膜保全钢结构的应对措施。
9.5.4 极端天气过后,应全面检查覆盖材料有无损坏,紧固件有无松动,门窗开闭有无异常,如有应修复。
附录A 全国主要城市风压值


续表 A

续表 A

续表 A

附录B 施工安装质量检验项目与检验方法
B.0.1基础施工质量检验项目与检验方法应符合表B.0.1的规定。
表B.0.1 基础施工质量检验项目与检验方法
B.0.2 钢结构安装质量检验项目与检验方法应符合表B.0.2的规定。
表B.0.2 钢结构安装质量检验项目与检验方法
B.0.3 棚门安装质量检验项目与检验方法应符合表B.0.3的规定。
表B.0.3 棚门安装质量检验项目与检验方法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
《碳素结构钢》GB/T 700
《热轧钢棒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702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708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709
《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GB/T 2518
《软聚氯乙烯压延薄膜和片材》GB/T 3830
《农业用聚乙烯吹塑棚膜》GB 4455
《铝合金建筑型材》GB 5237.2
《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6728
《直缝电焊钢管》GB/T 13793
《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3912
《油淬火-回火弹簧钢丝》GB/T 18983
《温室防虫网设计安装规范》GB/T 19791
《农业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吹塑棚膜》GB/T 20202
《温室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与验收技术规范》NY/T 1145
《温室覆盖材料安装与验收规范塑料薄膜》NY/T 1966
《温室用铝箔遮阳保温幕》NY/T 1363
《塑料遮阳(光)网》QB/T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