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 GB55008-2021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 GB55008-2021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
GB 55008-2021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的公告
本规范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mohurd.gov.cn)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2021年9月8日
为适应国际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通行规则,2016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陆续印发《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等文件,提出政府制定强制性标准、社会团体制定自愿采用性标准的长远目标,明确了逐步用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取代现行标准中分散的强制性条文的改革任务,逐步形成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中的技术性规定与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构成的“技术法规”体系。
关于规范种类。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体系覆盖工程建设领域各类建设工程项目,分为工程项目类规范(简称项目规范)和通用技术类规范(简称通用规范)两种类型。项目规范以工程建设项目整体为对象,以项目的规模、布局、功能、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等五大要素为主要内容。通用规范以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功能性能要求的各专业通用技术为对象,以勘察、设计、施工、维修、养护等通用技术要求为主要内容。在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体系中,项目规范为主干,通用规范是对各类项目共性的、通用的专业性关键技术措施的规定。
关于五大要素指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中各项要素是保障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化和效率提升的基本规定,是支撑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项目的规模要求主要规定了建设工程项目应具备完整的生产或服务能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项目的布局要求主要规定了产业布局、建设工程项目选址、总体设计、总平面布置以及与规模相协调的统筹性技术要求,应考虑供给能力合理分布,提高相关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项目的功能要求主要规定项目构成和用途,明确项目的基本组成单元,是项目发挥预期作用的保障。项目的性能要求主要规定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水平或技术水平的高低程度,体现建设工程项目的适用性,明确项目质量、安全、节能、环保、宜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水平。关键技术措施是实现建设项目功能、性能要求的基本技术规定,是落实城乡建设安全、绿色、韧性、智慧、宜居、公平、有效率等发展目标的基本保障。
关于规范实施。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具有强制约束力,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工程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公众权益和公众利益,以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满足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控制性底线要求,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维修、养护、拆除等建设活动全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其中,对于既有建筑改造项目(指不改变现有使用功能),当条件不具备、执行现行规范确有困难时,应不低于原建造时的标准。与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配套的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保障达到强制性规范要求的成熟技术措施,一般情况下也应当执行。在满足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规定的项目功能、性能要求和关键技术措施的前提下,可合理选用相关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使项目功能、性能更加优化或达到更高水平。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要与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协调配套,各项技术要求不得低于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的相关技术水平。
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实施后,现行相关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现行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应及时修订,且不得低于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的规定。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包括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中有关规定与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的规定不一致的,以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的规定为准。
起草说明
一、基本情况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9年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9]8号)的要求,编制组在国家现行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基础上,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外技术法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与国家法规政策相协调,经广泛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是:总则,基本规定,材料,设计,施工及验收,维护及拆除。
本规范规定了混凝土结构应满足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基本要求。在材料方面,规定了混凝土原材料的关键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混凝土性能,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力学性能,普通钢筋连接接头及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性能等;在设计方面,规定了结构混凝土及配筋材料力学性能取值,结构体系、结构分析、结构及结构构件极限状态设计,以及构件最小截面尺寸、钢筋锚固和连接、构件配筋构造的基本要求和关键措施等;在施工及验收方面,规定了材料进场检验、模板及支架、普通钢筋及其连接接头、预应力筋及其锚固、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等关键技术要求;在维护方面,规定了混凝土结构使用维护、检测与鉴定、监测和预警、缺陷处置、结构拆除等关键技术措施。
本规范中,规定混凝土结构基本性能的条款主要在第2章。
下列工程建设标准中涉及混凝土结构的强制性条文按本规范执行: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
《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标准》GB 50077-2017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13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混凝土电视塔结构设计规范》GB 50342-200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 50496-201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
《钢筋混凝土筒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669-2011
《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GB 50982-20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2
《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GJ 19-2010
《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设计规程》JGJ 22-201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2006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 85-2010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2-2016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5-2011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2016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2014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 115-2006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2009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13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149-2017
《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 169-2009
《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 206-2010
《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 256-2011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2015
《人工碎卵石复合砂应用技术规程》JGJ 361-2014
《混凝土结构成型钢筋应用技术规程》JGJ 366-2015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GJ 369-2016
《轻钢轻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83-2016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87-2017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解释。
二、本规范编制单位、起草人员及审查人员
(一)编制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
重庆大学
浙江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预制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起草人员
王翠坤 黄小坤 赵基达 朱爱萍 聂建国 肖绪文 徐建 任庆英 包琦玮 娄宇 郁银泉 王立军 鲍卫刚 胡家顺 王霓 冯大斌 冷发光 李东彬 姜波 顾祥林 张川 金伟良 郑文忠 周永祥 梁兴文 束伟农 张凤新 吴小宾 左江 吴一红 贾洁 于秋波 任彧 王晓锋 程志军 蒋勤俭
(三)审查人员
吕西林 冯远 李霆 丁永君 李爱群 刘加平 龚剑 王恒栋 吴体 卢伟煌 张建军
三、术语和符号
(一)术语
1 混凝土结构 concrete structure
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2 素混凝土结构 plain concrete structure
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
3 普通钢筋 steel bar
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各种非预应力筋的总称。
4 预应力筋 prestressing tendon and/or bar
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中施加预应力的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等的总称。
5 钢筋混凝土结构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配置受力普通钢筋的混凝土结构。
6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配置受力的预应力筋,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加应力的混凝土结构。
7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装配、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8 混凝土保护层 concrete cover
结构构件中钢筋外边缘至构件表面范围的混凝土,简称保护层。
9 锚固长度 anchorage length
受力钢筋依靠其表面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或端部构造的挤压作用而达到设计承受应力所需的长度。
10 配筋率 ratio of reinforcement
混凝土构件中配置的钢筋面积(或体积)与规定的混凝土截面面积(或体积)的比值。
11 剪跨比 ratio of shear span to effective depth
截面弯矩与剪力和有效高度乘积的比值。
(二)符号
d——钢筋的公称直径,简称钢筋直径;
——钢筋接头的实测极限抗拉强度;
fstk——钢筋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y——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yk——普通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
fyv——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hb——梁截面高度。
1 总则
1.0.3 工程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由相关责任主体判定。其中,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应进行论证并符合本规范中有关性能的要求。
2 基本规定
混凝土结构工程设计,首先应确定结构设计工作年限(即现行标准中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安全等级以及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和对应的抗震设防标准,以此确定结构设计目标及相应的结构措施;结构上的作用包括永久荷载、可变重力荷载(如楼面、屋面活荷载等)、风荷载、地震作用、温度变化、海浪作用以及混凝土收缩徐变、环境腐蚀作用等,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以及《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等确定,不能遗漏;同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按照《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的原则,选择恰当的作用组合(当作用和作用效应呈现线性关系时可采用作用效应组合),以保证分析得到结构的最不利作用效应。
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应考虑工程结构特点,首先应满足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耐久性需求,由设计计算确定;其次要满足本条规定的最低强度等级要求,以保证工程结构的基本安全性及耐久性。
对设计工作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多数指标比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有所提高,以适当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落实我国倡导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1)素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由C15提高到C20,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由C20提高到C25。2)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是最低要求,主要适用于建筑结构的楼板等构件(包括预制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对于其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比如桥梁结构以及建筑结构的梁、柱等),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提高,并不应低于C40。3)对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为了更好发挥两种材料的效能,提出了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的要求。4)对于抗震等级不低于二级(包括现行标准中的二级、一级、特一级)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提出了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的要求,与现行标准相比,适当提高了二级抗震等级构件的要求。5)对于采用500MPa及以上等级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为了更好发挥高强钢筋的性能,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相应提高,本条提出了不低于C30的要求,比现行标准C25的规定有所提高。
普通钢筋、有粘结预应力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保证普通钢筋、有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锚固性能,使其共同工作,并完成混凝土构件的基本受力性能要求;二是提供对于普通钢筋、预应力筋受环境影响的保护作用,使其满足结构耐久性要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环境类别、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种类、普通钢筋锚固及连接性能要求、预应力筋锚固性能要求、普通钢筋的应力水平、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
3 材料
3.1 混凝土3.2 钢筋
3.3 其他材料
3.1 混凝土
2 混凝土结构用海砂必须经过净化处理。


对于常用的通用硅酸盐水泥,生产中一般都已经掺加了混合材料,搅拌站生产预拌混凝土时通常根据需要掺加矿物掺合料。只有将水泥中的混合材品种和掺量在出厂时予以明示,且保证所使用的混合材质量合格,搅拌站才能对有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针对性设计,以控制混凝土质量、防止工程事故。
不同来源的粗骨料,其成分、矿物和质量有很大差别,明确其主要质量指标,以便于实现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3.2 钢筋
3.2.1 普通钢筋的材料分项系数取值不应小于表3.2.1的规定。

3.3 其他材料

4 设计
4.1 一般规定4.2 结构体系
4.3 结构分析
4.4 构件设计
4.1 一般规定
4.2 结构体系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材料结构体系,其刚度、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等相差很大,这两种结构在同一建筑物中混合使用,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将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破坏,因此不应采用混凝土结构构件与砌体结构构件混合承重的结构体系。
4.3 结构分析
3 当采用近似假定和简化模型时,应有理论、试验依据及工程实践经验。
4.4 构件设计
4.4.6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普通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4.4.6的规定值,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4.12 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εc≤ε0时



fc一一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ε0一一混凝土压应力达到fc时的混凝土压应变,当计算值小于0.002时取为0.002;
fcu,k一一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n一一系数,当计算的n值大于2.0时取为2.0。
5 施工及验收
5.1 一般规定5.2 模板工程
5.3 钢筋及预应力工程
5.4 混凝土工程
5.5 装配式结构工程
5.1 一般规定
2 应制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措施并实施;
工程施工中会产生多种垃圾和废弃物,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实施垃圾减量化措施,控制环境污染、促进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是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的要求和具体体现。
本条所说“材料”包括混凝土原材料、预拌混凝土以及其他材料。控制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是保证混凝土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关键措施之一,混凝土用砂、水泥、拌合用水的氯离子含量控制应符合本规范第3.1节的有关规定,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应符合本规范第3.1.8条的规定。混凝土(包括预拌混凝土)浇筑前,应获得混凝土的合格证明文件(包括氯离子含量的合格证明)。
5.1.6 结构实体质量检验是在所含各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的基础上,以完成的结构实体为对象,对重要项目进行的复核性检查,其目的是为了强化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验收,确保结构工程的质量。主要检验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实体结构的位置和尺寸偏差等。施工过程中的钢筋骨架实体、钢筋连接等也属于实体检验的范围。
5.2 模板工程
5.3 钢筋及预应力工程
5.3.1 钢筋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接头试件应从完成的实体中截取,并应按规定进行性能检验。5.4 混凝土工程
5.4.4 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度控制做了规定。大量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表明,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是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关键。采取合理措施,并控制好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即可有效地控制裂缝的发生。
5.5 装配式结构工程
6 维护及拆除
6.1 一般规定6.2 结构维护
6.3 结构处置
6.4 拆除
6.1 一般规定
6.2 结构维护
1 高度350m及以上的高层与高耸结构;
4 跨度大于50m的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
6.3 结构处置
6.4 拆除
5 拆除施工时发现不明物体和气体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