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金属管道工程技术标准 CJJ/T154-2020
建筑给水金属管道工程技术标准 CJJ/T154-2020
前言
建筑给水金属管道工程技术标准
CJJ/T 154-2020
施行日期:2020年10月1日
本标准参编单位:安徽金威管业有限公司
天津市友发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德房家(中国)管道系统有限公司
浙江正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共同管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民乐管业有限公司
天津市利达钢管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省沧州市三庆工贸有限公司
深圳雅昌科技有限公司
宁波华涛不锈钢管材有限公司
维格斯(上海)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正同管业有限公司
苏州宝地管业有限公司
上海挺特管业有限公司
浙江久田管业有限公司
广州美亚股份有限公司
中再德众科技有限公司
温州康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钜电(昆山)科技管线有限公司
江苏道成不锈钢管业有限公司
天津市久盛通达科技有限公司
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华明九 姜文源 曹捩 韦胜利 张松明 袁雪峰 黄建聪 温源 麦海东 于立新 贾福庆 陈卫东 赵志江 赵锦添 杨三龙 张圣华 项光胜 陈献松 高胜华 赵永波 叶德余 许明信 陆继江 宋海斌 王从水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程宏伟 任向东 杨铁荣 方玉妹 归谈纯 赵力军 孙刚 刘西宝 郑克白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2.2 符号
2.1 术语
内外表面经热浸镀锌而成的焊接钢管。
用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钢锭或钢坯经热轧或冷拔(冷轧)成型、精整制成,或用铸造方法生产的不带焊缝钢管。
壁厚与外径之比不大于6%的不锈钢管。
外壁有塑料包覆层的薄壁不锈钢管。
用含球形石墨的铸铁(QT)铸造成型的铸铁管,又称高强度铸铁管。
用工业纯铜经拉制、挤制或轧制成型的无缝有色金属管,又称紫铜管。
外壁有塑料包覆层的铜管。
采用带有抗拔齿环、弹性橡胶O形密封圈的承口管件连接管道,用专用卡压式工具压紧管口而起密封和紧固作用的一种连接方式。

2.2 符号
b一焊接连接管端对口间隙;
D一管道外径;
DN一公称尺寸;
ρ一焊接连接管端坡口钝边;
α一管材的线膨胀系数。
3 材料
3.0.1 管材、管件和附件的材质、规格、尺寸、技术要求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且应有符合相关规定的检测报告。
3.0.2 管材、管件应有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明显标志。
3.0.3 管道工程所采用的管材、管件应配套供应,其附件宜配套供应。
3.0.4 用于生活饮用水的管材、管件和附件的卫生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 17219的有关规定。
3.0.1 金属管管材标准情况如下:
镀锌钢管、焊接钢管规格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的规定。
无缝钢管规格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8163、《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17395的规定。
球墨铸铁管规格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及燃气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 13295的规定。
铜管当采用纤焊、卡压连接时,其规格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GB/T 18033的规定。
金属管管件标准情况如下:
镀锌钢管、焊接钢管和无缝钢管应采用碳素钢管件和可锻铸铁管件。
球墨铸铁管管件规格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灰口铸铁管件》GB/T 3420和《水及燃气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 13295的规定。
铜管件规格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铜管接头 第1部分:钎焊式管件》GB/T 11618.1、《铜管接头 第2部分:卡压式管件》GB/T 11618.2、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用铜管管件(承插式)》C/T 117的规定。
金属管管材和管件基本上都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可以遵循,而唯一例外的是薄壁不锈钢管件,除了卡压式连接的管件有国家标准、内插卡压式管件有行业标准可以遵循外,其他各种连接方式的管件出于专利保护的原因,都无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3.0.3 本条规定了管材、管件和附件应配套供应,其目的是确保它们之间的匹配,以保证工程质量。
4 设计
4.1 一般规定4.2 管材选用
4.3 管道连接方式
4.4 管道布置和敷设
4.5 管道位移补偿
4.6 管道防腐
4.7 管道绝热
4.1 一般规定
4.1.1 管材、管件的工作压力不得大于标称的公称压力。
4.1.2 管道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得直接敷设在建筑物结构层内:
2 管道宜敷设在吊顶、管井、管窿内,支管可敷设在楼(地)面的建筑垫层内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
3 敷设在建筑垫层或管槽内的给水支管不宜大于DN25;
4 采用卡套式或卡环式接口连接敷设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管道,宜采用分水器向各卫生器具和用水点配水,中间不得有连接配件;
5 分水器配水方式可采用同径配水或缩径配水。
4.1.3 需要泄空的给水管道,其横管宜设有0.2%~0.3%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4.1.4 管道的水力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的有关规定执行。
4.1.2 管道不能直埋在结构体内,是考虑了以下因素:(1)混凝土在振捣时对管道造成损伤;(2)混凝土的膨胀伸缩与管道不一致,造成管道接口渗漏。因此,本条规定管道不得直接浇筑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体内。
分水器配水方式有很多优点:(1)直接从分水器接出支管,支管采用盘管时,可以减少接口数量和渗漏;(2)各卫生器具都单独从分水器接出配水支管,相互干扰小;(3)配水支管可以按卫生器具各自的额定流量配置不同管径的管道。
分水器配水方式曾用于塑料管和复合管配水方式,如PB管、铝塑复合管等,但也曾用于铜管(盘管供货的铜管),因此条文予以规定。
4.2 管材选用
4.2.1 管材应根据建筑物性质、使用要求、管材材质、使用场所(环境)和输送介质等因素选用,同一给水系统宜选用同一种金属管材。不同材质的管材、管件、附件连接时,应采取防止电化学腐蚀的措施。
4.2.2 不同连接方式的管道系统应采用与之相配套的管材规格及配件。
4.2.3 室内生活给水管道,应选用耐腐蚀和安装连接方便、可靠的管材,可采用薄壁不锈钢管、铜管、经防腐处理的钢管等。
4.2.4 小区埋地敷设的管道,应选用具有耐腐蚀和能承受相应地面荷载能力的管材。可采用球墨铸铁管、有衬里的给水球墨铸铁管或经防腐处理的钢管等。
4.2.5 消防给水管道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内外壁热浸镀锌钢管、焊接钢管或薄壁不锈钢管;
2 消火栓系统管道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的有关规定;
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道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的有关规定;
4 水喷雾灭火系统管道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喷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 50219的有关规定;
5 细水雾灭火系统管道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 50898的有关规定;
6 消防炮灭火系统管道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38的有关规定;
7 泡沫灭火系统管道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51的有关规定。
4.2.6 薄壁不锈钢管材和管件材质可按表4.2.6选用。
表4.2.6 薄壁不锈钢管材和管件材质的选用
续表4.2.6
注:统一数字代号按现行国家标准《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GB/T 20878规定。
4.2.7 薄壁不锈钢管材和管件应根据表4.2.7中输送水中允许氯化物含量选材。
表4.2.7 薄壁不锈钢管材和管件输送水中允许氯化物含量
4.2.8 当采用焊接连接方式时,薄壁不锈钢管材、管件宜采用S30403(SUS304L)、S31608(SUS316)或其他超低碳不锈钢。
4.2.9 球墨铸铁管的内防腐宜采用内涂敷水泥或衬覆塑料。
4.2.10 铜管应采用TP2牌号管材,管材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GB/T 18033的有关规定。
4.2.1 不同材质的管材性质有很大差别,如铜管导热性能好、延展性好,而不锈钢管质地坚硬,不同材质的管材连接时不仅容易影响连接效果,进而造成连接处的密封、强度以及电化学腐蚀等诸多问题。
4.2.3、4.2.4 这两条是管材的具体选用方法,分别按连接方式、敷设方式和适用场所作出规定。
4.2.6 300系列牌号的不锈钢,为我国早已引用的不锈钢牌号。300系列牌号的不锈钢为奥氏体不锈钢,晶体为面心立方晶格。形成奥氏体的主要成分为镍(Ni),镍的作用是可提高不锈钢韧性和延展性,以便于加工、制造和焊接不锈钢,但同时Ni又是稀有金属,价格较贵。400系列牌号不锈钢为铁素体不锈钢,晶体为体心立方晶格。耐腐蚀性能大致和300系列牌号不锈钢相当,400系列牌号不锈钢价格比300系列牌号不锈钢低。因而铁素体不锈钢管道近几年有所发展,这也是本标准将其编制在内的原因。
400系列牌号不锈钢过去在国内的建筑给水排水领域应用较少,原因在于:(1)受冶炼和加工技术的制约,国内无此产品,若有需要,需从国外进口,价格不菲;(2)人们对不锈钢的认识和判别存在误区,误认为无磁性的为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无磁性),有磁性的为不锈铁(铁素体不锈钢有磁性)。
冶炼和加工技术的制约指正常冶炼温度下,要将碳含量降到0.03%以下(含0.03%),铬只能保持在4%的水平,而不锈钢要求铬的含量应大于或等于12%,而要提高铬含量,就要提高冶炼温度,而要提高冶炼温度,炉体耐火材料又难以承受,因此影响产品的生产。现在情况有了变化,采用新的冶炼技术,即AOD氩氢脱碳工艺(高真空、强搅拌和喷吹氧化剂等),可将不锈钢成分中碳、氨总含量降至小于或等于0.03%。
关于磁性的有无问题,现在已能认识到有磁和无磁均为耐腐蚀钢,均为不锈钢,有无磁性与是否耐腐蚀从根本上是两个概念,磁性是物理概念,腐蚀是化学概念,只要在钢材中含铬达到10.5%,钢就具有耐腐蚀性,其中300系列牌号无磁性,400系列牌号有磁性。
严格地说,400系列牌号不锈钢在我国也有应用,不锈钢水箱材质多数为400系列牌号,而400系列的不锈钢在国外有更广泛的应用,据了解奥氏体不锈钢与铁素体不锈钢用量比,国外为6:4,而国内为9:1。
300系列牌号不锈钢,本标准推荐SUS304、SUS304L、 SUS316和SUS316L。耐腐蚀性能SUS304L优于SUS304, SUS316优于SUS304L,SUS316L优于SUS316。而价格也按SUS304、SUS304L、SUS316和SUS316L依次递增。国外基本不采用SUS304,限于条件,目前在国内SUS304还是最主要的不锈钢材料牌号。
不锈钢的牌号有旧牌号,由于标准正在修订,在新标准中牌号改为新牌号,表4.2.6中将新、旧牌号、新、旧牌号的代号同时列出,以供对照,便于使用。
400系列牌号不锈钢根据国内情况,已经在工程中应用的有SUS439L、SUS443和SUS444,但列入标准的仅有SUS444。
300系列牌号不锈钢容易加工,因此300系列牌号不锈钢管材和管件都可以加工,400系列牌号不锈钢不容易加工,管材可以成形,而管件需用300系列牌号不锈钢管件来配套。
4.2.9 铸铁管按铸铁材料分有灰口铸铁管和球墨铸铁管。灰口铸铁管与球墨铸铁管相比,其机械强度较低,抗振动、冲击和弯曲性能较差,本标准推荐球墨铸铁管。
4.2.10 铜管用于给水系统的牌号常用的有T2和TP2两个牌号,本标准推荐采用TP2牌号,TP2和T2牌号主要区别在于:
TP2牌号含磷0.015%~0.040%,含磷有利于纤料在承插间隙的均匀分布,焊缝牢固;同时磷还能吸收氧化物,降低焊缝处氧含量,而钎焊缝处含氧量越低,焊口耐腐蚀性能就越强。
TP2牌号的铜管价格高于T2牌号铜管,但工程实践表明,在建筑给水工程中TP2牌号比T2牌号的铜管更安全、可靠。
TU2牌号在新的国家标准中已有规定,但应用实例较少,因此在本标准中未予提出。
4.3 管道连接方式
4.3.1 管道连接方式应根据管材、管径、用途、介质温度、敷设方法等因素合理选用。1 铜管的连接宜采用焊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焊接连接包括熔焊连接的搭接焊和对接焊。对接焊用于壁厚大于2mm的不锈钢管,搭接焊用于壁厚小于2mm的不锈钢管,从受力而言,对接焊优于搭接焊连接。
4.4 管道布置和敷设
3 管道在穿墙处应设置补偿器,宜采用方形补偿器,且水平安装。
4.4.9 铜管的管道布置和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4.5 管道位移补偿

4.6 管道防腐

4.6.3 当球墨铸铁管埋地敷设时,外壁应用沥青涂层或环氧树脂涂层进行防腐。当管道埋地敷设时,管外壁应采取防腐蚀措施或管材采用覆塑薄壁不锈钢管。
4.7 管道绝热
5 施工
5.1 一般规定5.2 管道连接
5.3 管道敷设
5.4 管道支架
5.5 管道试验、冲洗和消毒
5.1 一般规定
5.1.4 管材、管件在运输、装卸和搬运时应小心轻放,防止重压,不得抛、摔、滚、拖。防止雨淋、污染和长期露天堆放。
5.2 管道连接



5.3 管道敷设
5.4 管道支架
5.4.1 管道系统应设置固定支架或滑动支架。管道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的有关规定。
5.5 管道试验、冲洗和消毒
6 验收
6.1 一般规定6.2 验收要求
6.1 一般规定
6.2 验收要求
附录A 碳钢管连接
A.1 碳钢管螺纹连接A.2 碳钢管焊接连接
A.3 碳钢管沟槽式连接
A.4 碳钢管法兰连接
A.5 碳钢管卡压式连接
A.6 碳钢管承插式T型连接
A.1 碳钢管螺纹连接
A.2 碳钢管焊接连接
A.2.2 气焊和电弧焊的坡口形式和对边尺寸(图A.2.2)应分别符合表A.2.2-1和表A.2.2-2的规定。




A.3 碳钢管沟槽式连接

2 沟槽圆心应与管壁同心,沟槽宽度和深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沟槽式管接头》CJ/T 156的规定;
A.4 碳钢管法兰连接
A.5 碳钢管卡压式连接
A.6 碳钢管承插式T型连接

图A.6.1 承插式T型连接




附录B 薄壁不锈钢管连接
B.1 薄壁不锈钢管卡压式、环压式连接B.2 薄壁不锈钢管卡凸式连接
B.3 薄壁不锈钢管法兰连接
B.4 薄壁不锈钢管焊接连接
B.5 薄壁不锈钢管卡粘式连接
B.6 薄 壁不锈钢管锥螺纹连接
B.7 薄壁不锈钢管沟槽式连接
B.8 薄壁不锈钢管齿环卡压式连接
B.1 薄壁不锈钢管卡压式、环压式连接
B.2 薄壁不锈钢管卡凸式连接
B.3 薄壁不锈钢管法兰连接
B.4 薄壁不锈钢管焊接连接



图3焊接连接的坡口形式和对边示意

B.5 薄壁不锈钢管卡粘式连接

B.6 薄壁不锈钢管锥螺纹连接
B.7 薄壁不锈钢管沟槽式连接
B.8 薄壁不锈钢管齿环卡压式连接
B.8.1 薄壁不锈钢管齿环卡压式承口基本形式与插入深度应符合表B.8.1的规定(图B.8.1)。
图B.8.1 齿环卡压组成部件和基本结构形式
1一抗拔装置;2一密封圈;3一本体

附录C 球墨铸铁管连接
C.1 球墨铸铁管刚性连接C.2 球墨铸铁管柔性连接
C.1 球墨铸铁管刚性连接

C.2 球墨铸铁管柔性连接

图C.2.2 球墨铸铁管承插式柔性(胶圈)连接接口示意

图C.2.3 球墨铸铁管承插式柔性(机械)连接
附录D 铜管连接
D.1 铜管钎焊连接D.2 铜管机械连接
D.1 铜管钎焊连接
D.2 铜管机械连接
附录E 插合自锁卡簧式管道连接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
3《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51
4《水喷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 50219
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 50235
6《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
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1
9《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81
10《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38
11《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 50898
12《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
13《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
14《不锈钢焊条》GB/T 983
15《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
16《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T 4272
1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11部分:沟槽式管接件》GB 5135.11
18《55°密封管螺纹 第1部分:圆柱内螺纹与圆锥外螺纹》GB/T 7306.1
19《55°密封管螺纹 第2部分:圆锥内螺纹与圆锥外螺纹》GB/T 7306.2
20《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 8175
21《石油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GB/T 9711
22《水及燃气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 13295
25《不锈钢卡压式管件组件 第1部分:卡压式管件》GB/T 19228.1
27《不锈钢卡压式管件组件 第3部分:O形橡胶密封圈》GB/T 19228.3
29《不锈钢环压式管件》GB/T 33926
30《薄壁不锈钢卡压式和沟槽式管件》CJ/T 152
31《沟槽式管接头》CJ/T 156
32《齿环卡压式薄壁不锈钢管件》CJ/T 520
33《厌氧胶粘剂》HG/T 3737
34《普通流体输送管道用埋弧焊钢管》SY/T 5037
35《焊接用不锈钢丝》YB/T 5092